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呼和浩特市民吉刚想趁着小长假领上家人去台湾旅游。2月1日,吉刚来到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出入境办证大厅,工作人员告诉他港澳台电子通行证再次签注可以自助办理。
在大厅内的港澳台自助签注机上,吉刚很快办完了自己和家人的再次签注。“整个过程就用了几分钟,不用排队,很方便。”吉刚说。
在全市各(区)县出入境窗口全面开通电子港澳台再次签注业务,是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出入境部门落实“放管服”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水平的措施,真正让群众享受到办理出入境业务“只跑一次”的政策红利。
这只是全区公安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片小浪花。2018年以来,全区公安部门加快建设服务型公安机关,全面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不该管的事“放”出去。包钢集团厂区距离包头市公安局车管所约有39公里,以往包钢员工和附近居民办理车驾管业务需要穿过半个城。为了更好地服务包钢、为周边群众提供便利化服务,河西交管大队车管分所应运而生。2018年,随着21项车驾管业务成功落地,所有车驾管业务可全流程一次办结。
“以往我们办理车驾管业务需要向单位请一天假,现在到河西交管大队车管分所就近办理,节省了时间,也少跑路了。”包钢集团生产运输部的员工们很有感触。河西交管大队车管分所还提供了车辆购置税、保险、邮政快递等业务的办理,有效地延伸了服务触角,方便了包钢7.5万名职工及周边近20万名城镇居民。
在全区,像包钢居民一样因为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而感受到便利的人还有很多。到2018年底,全区盟市、旗县(区)审批服务事项50%以上实现网上办,50%以上实现马上办、就近办,70%以上实现一次办,全面取消没有法律规定的证明材料,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材料减少30%以上。
新时代催生更多改革新任务,“放管服”改革如何做好“指尖上”的大文章,把该管的事管好?鄂尔多斯市公安部门迈出了探索的步伐。市交管支队自主设计研发了互联网“智慧交管”平台及驾驶人“两个教育”互联网远程监管系统,打造了 “互联网+智慧交管”品牌。
“智慧交管”平台连接大数据中心,将车检预约、路况信息、违章查询、违章处理、满分学习、交管动态、出行提示、法律法规等30项交管业务与交管资讯优化整合,通过手机、微信和网络“三端”同步上线,被群众形象地喻为“指尖上”的“智慧交管百宝箱”。
全国首创的驾驶人“两个教育”互联网远程智慧监管系统以“人脸识别”应用为载体,以大数据中心为支撑,以分布在各嘎查村社区的交通安全劝导服务站为依托,实现了驾驶人“两个教育”网上预约、就近可学、无人值守、远程监管、一次办结的目标。
全面落实公安部20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举措,制定出台内蒙古公安“放管服”改革便民利民92条措施、推出治安管理39项便民利民细化措施……“管”也在推陈出新,“管”出了方便,“管”出了满意。
“放”和“管”最终是为了“服”。在“放管服”改革中,全区公安机关把该服务的服务到位。锡林浩特市公安局朝克乌拉派出所打造的“牧民之家”服务模式就是一个缩影,探索出了一条牧区“放管服”改革新思路。
“牧民之家”服务模式集合户籍业务代办、受困人员求助、法律咨询服务、治安纠纷调解四大功能。去年冬天,牧民满达将电话打到了朝克乌拉派出所所长包长海的手机上,讲述了自己面临的难题。原来满达家人虽然在达布希勒牧苏木的草场上居住,但是户口一直没有迁到达布希勒牧苏木,好多政策性补贴一直都没有享受过。包长海立即联系苏木领导了解情况,先后来往锡林浩特市和邻近阿巴嘎旗多次,行程上千公里,用3个月时间将困扰了满达一家多年的户籍难题解决了。
在当地,每个牧民都有派出所发放的“牧民之家”服务卡。上面用蒙汉双语写着24小时报警服务电话,并具有派出所详细地理方位图。牧民有急难事宜,可通过服务卡上的电话直接联系民警,行动不便或其它原因无法外出的,民警通过牧民提供的地址,亲自上门服务,为牧民现场办理各类户籍业务。实现了牧民打电话,民警来跑腿,有效解决了因地广人稀、道路交通不畅造成的牧民办事难“顽疾”。
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民生工程,全区公安“放管服”改革工作还在进一步推进。到2019年底,盟市和旗县(区)审批服务事项85%以上实现网上办,80%以上实现马上办、就近办,90%以上实现一次办,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材料减少60%以上……一波波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将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