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画婴戏图 鼻烟壶

  □李笙清

  这是武汉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叶仲三水晶内画婴戏图鼻烟壶(如图),高7厘米,圆壶形,壶身为水晶料,无盖。正面壶身上方肩部有松树、坡石和植被等,其间有作者题款:“庚午桃月,润之奉裕丰姻弟大人清赏。叶仲三作于都门。”庚午年为1930年,桃月为农历三月,“都门”一般泛指京城,可见这件鼻烟壶的内画,由叶仲三于1930年的春天在北京创作而成,叶仲三时年55岁,为其晚年时期的作品。

  壶的外壁光洁如镜,正面内壁绘五彩婴戏图。只见青山绿水之间,几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儿童穿着五颜六色的衣饰,正在草地上手拉手围成圆圈,嬉戏、玩耍,表情纯真自然,模样稚拙可爱,仿佛正沉浸在游戏所带来的快乐之中。游戏正酣,一个小孩忽然不小心摔倒在地,嚎啕大哭,引来其他几个小孩的关注,让人心生怜爱。就在众小孩玩得不亦乐乎之时,旁边又来二童,一童神情紧张,手指滑倒的幼童正说着什么;另一稍大一些的穿红衣的小孩满脸微笑,摇着右手,似乎在宽慰说:不用紧张,只是摔倒一下而已,让他自己站起来就行了。壶身的另一面绘的是在一株枝干弯曲遒劲的松树下,8个幼童快乐玩耍的情景,有的手舞足蹈,有的拍手唱歌,有的绕树转圈,神态各异,活泼可爱。

  内画作为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内画鼻烟壶最早者为清嘉庆年间的画家甘桓,到了十九世纪末人才辈出,各具风格,达到鼻烟壶内画艺术的顶峰。其制作工序繁杂,材料的选择要质地透明、纯净,掏膛处理后,用金刚砂、小铁球掺和水在壶内不停地摇动,以此来对壶的内壁进行磨砂,产生在宣纸上作画的效果。最后用弯曲成钩状的细笔蘸上颜料,通过大约只有5毫米大小的瓶口,在壶内壁上反向写字作画,使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正确的图像和文字,既可增加壶的美感,又能使作品不受磨损易于保护,具有格调高雅、笔触精妙、细致入微等艺术特点。

  叶仲三是光绪年间著名的内画烟壶匠师,与马少宣、周乐元齐名,人称京城内画三大名家。叶仲三尤其擅长画人物,在用色方面喜用大红大绿等浓艳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以雅俗共赏的绘制风格著称于世。

  婴戏图又称“戏婴图”,是中国绘画中极受欢迎的画类,自唐代就已出现,主要是描绘儿童游戏的场景,亦是历代画师喜欢绘画的题材之一,并作为装饰图案常见于各个窑口烧造的瓷器之上,有吉祥美好的诸多寓意,如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收藏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益广告
古秤权衡千百年
1亿年前带触角的 蜗牛琥珀现世
2600年前的宝贝 晋公盘被追回
内画婴戏图 鼻烟壶
《观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