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灯图》

  □郑学富

  “灯火夜深回昼日,管弦声动起春风。”这是南宋诗人戴复古的诗句,用来概括南宋画家李嵩《观灯图》(如图)的主题,笔者认为还是恰如其分的。

  元宵观灯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东汉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的风俗。

  南宋时期的元宵节,临安城歌舞升平,花灯争奇斗巧。宫廷内的“琉璃灯山”高达五丈,乐声四起,烟火璀璨。吴自牧的《梦粱录》描写临安城的元宵节盛况:“府第中有家乐儿童,亦各动笙簧琴瑟,清音嘹亮,最可人听,拦街嬉耍,竟夕不眠。更兼家家灯火,处处管弦……然装点亭台,悬挂玉栅,异巧华灯,珠帘低下,笙歌并作,游人玩赏,不忍舍去。”南宋画家李嵩的《观灯图》反映的正是此时的元宵观灯风俗。

  李嵩(1166—1243),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曾为木工,后成为宫廷画院画家李从训的养子,绘画上得其亲授,终成一代名家。在光宗、宁宗、理宗三朝(1190—1264)为画院待诏,被称为三朝老画师。他的人物画工笔细腻、形神兼备,花鸟画灵巧精致、清新秀雅,山水画匠心独运、情蕴景中。

  李嵩《观灯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描绘了宋人在元宵节奏乐赏灯的场景。此画的背景像是一富家花园,苍松翠竹,芳草萋萋,曲桥护栏,花灯悬空,璀璨绚丽,嶙峋的怪石上站立1对五彩雉鸡;画面中央有4位女子,身着淡绿、葱白、杏黄、靛蓝各色衣衫,腰系绸带,左侧3人正在奏乐,全神贯注,或弹琵琶,或吹箫,犹如天籁之音,余音袅袅。右侧1位妇人坐在凳上,引逗童子戏耍玩乐,情态生动,惟妙惟肖;画面前方,一女子手中牵引白象灯,侧身回眸,似在故意引诱后面的童子。2名童子一高一矮,被白象灯所吸引,紧跟其后,但又不敢触碰那个“庞然大物”,表现得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画的后面,长案上放置1盏走马灯,白色纸马、蓝衣纸人清晰可辨,1把酒壶,几盏酒杯,颇有生活情调。2名男孩各手提1个兔形灯、瓜形灯,赏灯玩耍,又好像在比谁的灯更好看。整个画面构图协调和谐,浑然一体,色彩搭配恰到好处,景色描绘细致入微,生机盎然。人物形态各异,表情丰富,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体观之,无论近景、远景,还是妇人、儿童,或是树木、器具,无不精工细雕,刻画入微,跌宕多姿,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收藏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益广告
古秤权衡千百年
1亿年前带触角的 蜗牛琥珀现世
2600年前的宝贝 晋公盘被追回
内画婴戏图 鼻烟壶
《观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