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老汉的脱贫“三部曲”

  □本报记者  赵弘

  “八百里河套是我家,家是我心中的一幅画。”与这首《八百里河套是我家》的歌曲一样,党的好政策也为贫困户徐二仁谱写了脱贫“三部曲”。

  沿着一条水泥路走到最东头,就到了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山镇水桐村西公中组贫困户徐二仁的家。“生活有低保,看病有医保,给了十几只羊,还住进了新砖房,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啊!”72岁的徐老汉激动地说。

  2015年,驻村工作队进村入户时了解到,徐二仁一家是“外来户”,只有11亩土地,且大多为盐碱化严重的半荒地,年收入仅有4000多元。

  徐二仁患有高血压病,要常年吃药;老伴儿忻瑞华受关节炎、老胃病的困扰,需经常住院治疗。缺乏劳力和收入来源的徐二仁一家成了村里典型的贫困户。

  看到徐二仁和老伴儿还住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土危房里,乌拉山镇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徐二仁一家补贴了4万元,盖起了一间32平方米的砖房。

  房子虽然不大,但厨房、土炕、客厅一应俱全。“一分钱没花就住上了新房,这生活美的跟画一样。”徐二仁高兴地说。

  “我们老两口都有低保,一年能领5000多块钱。政府还给我们每个人交了200块钱的医疗保险、115块钱的大病保险,还免费给我和老伴儿做了体检……一年光各类政策性补贴就有近万元。”掰着手指头,徐二仁算起了账。

  按照“五个一批”政策要求,乌拉山镇立足实际情况,将精准识别后的贫困户分类建档、分户施策。在享受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同时,徐二仁一家还被纳入了社会兜底保障的范围。

  “我们都70多岁了,没有劳动能力,现在靠国家的各种补贴兜底,不愁吃、不愁穿,看病有医保报销,生活确确实实有了保障。”忻瑞华笑着说。

  临近中午,徐二仁开始为自己养的绵羊饮水、准备草料。徐二仁告诉记者,为了拓宽增收渠道,政府还免费给了他15只基础母羊。加上自己之前养的10只和今年产的羊羔,他家的绵羊达到了40多只。

  “虽然上年纪了,但是出去放个羊还是没有问题的。何况有人帮着咱拔穷根哪!”说笑间,徐二仁清理起了羊圈里的草秸。

  徐二仁粗略地算了一笔账:今年他打算出栏10只羊羔,按市场价每只500元计算,除去饲养开支,出栏一茬羊羔能收入3500元左右。“只要还有能力,我还想多养点儿羊。”看着撒欢儿的小羊,徐二仁别提多高兴了。

  从不愁吃、不愁穿,到实现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徐老汉可谓是实现了脱贫“三部曲”的大跨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收藏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益广告
“除夕接羔给咱牧民接来福气”
绿叶子就是咱的“金叶子”
创新拓展农牧业 社会化服务领域
春来育苗忙
市级应急成品粮储备完成验收
徐老汉的脱贫“三部曲”
◎消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