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犹闻古乐声

散乐画像石
备猎图
  □文/图  李富  金朝燕 

  《辽史·乐志》载:“辽有国乐,有雅乐、有大乐、有散乐……”辽代音乐种类多,既有“国乐”,即传统的契丹音乐,又有继承和借鉴隋唐和后晋的雅乐、大乐、散乐等。

  辽代乐者亦为舞者。雅乐是由318名乐工在辽廷册礼等大典中演出的乐舞。大乐是由240名乐工在辽廷迎宾、祝寿等仪式中演出的乐舞。大乐融入了隋代的“文舞” “武舞”,乐曲常用唐代的“景云乐”。雅乐、大乐,均为辽宫廷大型乐舞,有固定的程式和曲目。

  《辽史·乐志》载:“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遣刘昫以伶官来归,辽有散乐,蓋有此矣。”后晋官员刘昫出使辽朝,同时带来许多乐工、乐器等,从此辽有了散乐。关于刘昫,《旧五代史·刘昫传》载:“刘昫神采秀拔,文学优赡。”后唐庄宗即位时(公元923年)授刘昫“太常博士”。刘昫精于音律,专司祭祀的礼乐官。

  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土了关于辽代散乐的石雕和壁画。

  巴林左旗杨家营子镇石匠沟村“大契丹国夫人萧氏墓”中出土一块“散乐画像石”。其上浮雕12个人物,分上中下3排,每排4人。上排左起第一人,坐式,怀抱曲项四弦琵琶,右手按弦,左手持子弹奏;第二人,坐式,双手持排箫吹奏;第三人,跪式,双手捧笙吹奏;第四人,立式,双手持简板于胸前合击;中排左起第一人,跪式,身前置一架方响,架上分两行挂16块音板,乐工双手各持一棰,交替打击;第二人,跪式,双手秉笛吹奏;第三人,跪式,吹筚篥;第四人,立式,双手持六叶拍板于胸前,拍打节奏;下排左起第一人,立式,身前置一面大鼓,双手分握鼓锤,交替打击;第二人,立式,腰际挂细腰鼓,右手持杖,左手以掌轮番击打;第三人,立式,吹奏横笛;第四人,当为侍卫,立式,双手抬至胸前,合握一柄铁骨朵,守护着墓室。

  据《辽史·乐志》载,辽代散乐所用乐器有荜篥、箫、笛、笙、琵琶、五弦、箜篌、筝、方响、杖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鞚、拍板等16种。

  翁牛特旗解放营子辽代壁画墓中“乐舞图”,8名乐工从左至右分别持筚篥、笙、横笛、细腰鼓、大鼓、铙钹、拍板,其中击腰鼓、打大鼓、击铙钹和操拍板的乐工均呈舞蹈状。“散乐画像石”中的击腰鼓者,端肩架肘、吸腿踢踏的舞姿亦很生动。

  《辽史·乐志》载:“……今之散乐,俳优,歌舞杂进……” “辽册皇后仪,呈百戏、角抵,戏马以为乐。”辽代散乐还融入了杂技、民间歌舞、谐戏、手技等,并把契丹人拿手的角抵(摔跤)、戏马等搬上舞台,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表演。

  辽代散乐除了传统的打击、弹拨、吹奏乐器外,还有契丹民族独有的乐器——拉弦琴。敖汉旗喇嘛沟辽代壁画墓西壁“备猎图”,共画5个契丹男子,分前后排。前排从左至右第一人双手捧一双高筒毡靴,第二人怀中抱一只海东青,第三人腰带上挂一扁鼓;后排第一人右手握弓,左手执两支箭,第二人双手抱一把梯形音箱、红色双轴高杆琴,这便是拉弦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马文化系列报道③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文化
   第06版:首府观察
   第08版:公示
草原上世代相传的马烙印
犹闻古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