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脱贫攻坚不松劲 持续发力奔小康

致富带头人宣讲致富故事。 乌宣 摄
医联体让偏远农区群众方便就医。石历增 摄
乡村学校都有安全运行的校车。 海东 摄
农区居民热议脱贫致富好政策。郝飚 摄
大棚蔬菜种植致富农区居民。石历增 摄
农区居民加入手工编织公司促增收。 邬大伟 摄
葡萄酿酒产业为农区居民增收开辟新路径。郝飚 摄
  □海东  颜慧  郝飚 

  脱贫攻坚不畏难,勇往直前奋争先。经过2018年的持续不懈努力,乌海市1297户295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率100%。初战告捷,今年乌海市将强化农区贫困人口动态监测管理,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切实解决贫困“边缘户”缺乏政策支持等问题,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进一步把贫困户吸附在产业链上,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建个好支部 拓宽致富路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乌海市大力推进党员干部下乡驻村,精准选派驻村扶贫专干和第一书记到贫困村工作,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制度,使广大党员干部沉下身子到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

  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镇党委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开展贫困户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通过了解贫困家庭成员信息、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住房情况及致贫原因,按照“一户一法”的扶贫思路建立档案,再针对每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脱贫措施。

  在新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吕慧带领村“两委”对全村652户1756名村民摸排走访,将村里300多名适龄人员按劳动技能分类,建立新丰村劳动技能数据库。同时,党支部牵头成立村级劳务队,工程项目统一承接,劳动工具专人管理,解决了村民个体单打独斗找不到合适工作的问题,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

  乌兰淖尔镇富民社区第一书记丁雪佳驻村伊始,第一件事便是挨家挨户走访,深入了解富民社区278户居民的基本情况,倾听居民的意见、建议。为了拉近与居民的距离,丁雪佳将社区一处闲置房屋改造成驻村工作地,紧张的工作之余,他还会亲自下厨给驻村工作队的队友和几个贫困户做饭。5岁的儿子也常常在这里玩耍,每当该回家的时候,他总依依不舍地抱着丁雪佳:“爸爸,我也希望当你的贫困户,让你每天都陪着我。”

  高质量扶贫 好政策兜底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为夯实扶贫基础,确保精准识别退出,乌海市进一步提高了建档立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采取扶贫干部全员参加、贫困群众全面走访、全面参与、动态管理信息全面公开“四全”工作方法,严把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标准关、程序关、质量关。对享受政策的贫困人口,乌海市采用自上而下,因户因人定方案、定计划、定项目的方式,确保扶贫工作够精准、可追溯、能印证。

  为确保因户精准施策,乌海市制定了《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乌海市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信贷政策八项措施的通知》等26项扶贫政策,形成了具体化、精细化、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体系,在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政策性保障兜底等方面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政策,确保每一户贫困户都应享尽享各项扶贫政策。

  保障贫困学生基本教育方面,乌海市积极落实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资助政策,实施学前教育减免保教费50%、义务教育“四免一补”、高中教育“三免”等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补贴标准。落实自治区高等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补贴1万元政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到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或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享受免费职业教育。2018年乌海市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享受各类教育扶贫政策补贴146人,发放补贴资助金30.68万元。

  因病致贫是导致困难群众陷入困境的一大因素。为了改变这种境况,乌海市全面落实医疗保障政策,大病集中救治实现所有农区贫困患者全覆盖,并将集中救治大病由9种扩展到15种。乌海市为享受政策的599户贫困户全额补贴缴纳2018年城乡居民医保(包括大病保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度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90%,个人年度支付总额不超过5000元;对306名慢性病患者进行签约管理,免费送药978人次,减免医药费用21.06万元;落实村医补助,开设扶贫专家门诊,引导贫困人口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为实现贫困人口“老有所养”,乌海市为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755名贫困户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并将缴费补贴标准由85元提高到150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145元调整为163元,低保最高标准调至680元,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按照低保标准提高30%予以补助,为全市434户贫困户发放低保金。乌海市还全面鉴定了8985户农区居民房屋,将34户“4类重点对象”危房列入2018年农区危房改造任务。

  抓富民产业 谋长远发展

  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长久之策,是帮助贫困群众致富的根本手段,也是精准扶贫的关键和核心。根据产业扶贫工作规划,乌海市先后制定《乌海市农牧业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乌海市农牧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进一步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牧业产业扶贫工作通知》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加快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

  在海南区赛汗乌素村,村党总支引导阳光田宇公司与赛汗乌素、西水农场等6个自然村的300余户农区居民签订合同,带动农区居民种植葡萄一万亩。为了最大限度帮助贫困户,阳光田宇公司根据每个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安排强度合适、时间合理的工作,让他们凭借自身经验和能力到公司种植、养殖、加工、餐饮等岗位工作,增加他们的收入。

  在海勃湾区王元地村,村里与内蒙古福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组织成立了“鸿星田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用“村企联结+农户+基地”的形式,利用村集体房屋开办日产1000公斤的蔬菜面加工厂、馒头生产车间以及大漠苁蓉鸡生产线,通过企业经营、利润分红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不少村民通过资金入股、技术入股、雇佣或合作等形式加入合作社,促进家庭经济增收。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通过到合作社就业,或向加工厂出售自家农副产品,实现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道路上,乌海市建立了区、镇(街道)和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村(社区)“两委”三级责任体系,建立了2018—2020年脱贫攻坚项目库,涉及产业、金融、健康、教育、基础设施建设5大类项目。入库产业扶贫项目92个,2018年开工实施35个,投入资金1975万元,已完成18个。还实施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一村一策一项目”行动,引导君正、海化等18家工业企业筹集村集体经济发展备用金1730万元。

  2019年,乌海市将坚持履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落实脱贫工作,聚焦“精准”,补齐短板,探索产业扶贫可持续性,为实现全面小康继续努力奋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奋斗的内蒙古
   第04版:奋斗的内蒙古
   第05版:奋斗的内蒙古
   第06版:奋斗的内蒙古
   第07版:论道
   第08版:观察·乌海
   第09版:评论
   第10版:特刊
   第12版:先锋
脱贫攻坚不松劲 持续发力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