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给孩子减负?

  □石斌

  上周于《内蒙古日报》评论版读到白守双老师的文章《把双休日还给孩子》,白老师在文中感叹要多给孩子们一点儿玩耍的时间,笔者有感而发,且做此文,探讨如何给孩子减负,权当以文会友。

  不久前,教育部发布2019年工作要点,继续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列入其中。中小学生课业压力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家庭、社会须多管齐下,积极有效解决这一牵扯了各方利益和诉求的重大教育问题,让“忙趁东风放纸鸢”成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记忆,帮助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全面成长。

  给孩子减负,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这样的初衷是极好的,但落实起来却远没有说的那么容易,需要破解好几道难题,闯过好几道关口。

  首先,需要形成“同频共减”机制。实际上,教育的担子不仅是孩子一人在挑,“教育减负”需要孩子、家长、老师、学校以及教育部门的“同频共振”,家长的心态要更平和,学校的方法要更优化,学校的组织要更有序,特别是教育部门要有大作为,共同出力、协调配合,才能在给孩子减负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需要警惕“家长增负”现象。在很多家长的认知中,减少孩子的学习时间就意味着会出现成绩比其他孩子差,考试排名靠后,考不上好学校等连锁反应。所以,要想推进减负工作,就必须要推动家校互动、家校协同,宣传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育人方式,努力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等现象,缓解家长的“减负焦虑”,共同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最后,需要走出“减量降质”误区。减负也不是在课程、教材、考试等方面修修补补,更不是简单地压缩学习时间,而是要让孩子在有效时间提升学习质量,减少那些枯燥乏味、反复机械的学习,让学生既付出努力,又学得愉快。这更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多方配合,共同探讨出大家满意、适合孩子的学习模式,而非一味地填鸭。

  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中的各方都不能置身事外。唯有各方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让中小学生迎来真正的减负春天,撑起孩子更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奋斗的内蒙古
   第04版:奋斗的内蒙古
   第05版:奋斗的内蒙古
   第06版:奋斗的内蒙古
   第07版:论道
   第08版:观察·乌海
   第09版:评论
   第10版:特刊
   第12版:先锋
让棚户区居民早日实现安居梦
涵养守护生态的政德
破“闲差受追捧”须摒弃三种思想
辣语
积极变化
如何给孩子减负?
既要撑腰 更要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