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呼伦贝尔: 干部沉下去 扶贫见实效

  本报呼伦贝尔3月18日电  (记者  李玉琢)在脱贫攻坚中,呼伦贝尔市2037名驻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千家万户,面对面、心贴心与百姓话家常,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详细了解农牧民所思、所想、所盼,尽心尽责帮助贫困群众找出路、谋发展、早脱贫。

  为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2018年,呼伦贝尔市从市直单位先后选派180名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向全市有脱贫攻坚任务的苏木乡镇下派86个脱贫攻坚工作支队,市旗乡三级共派出驻村工作队539个、驻村干部2037人。全市形成了旗市区有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队,苏木乡镇有市派驻工作支队,嘎查村有驻村工作队的联动机制。

  广大驻村干部不仅把好的项目送到贫困户家中,也把党的关怀、温暖送到了百姓心坎儿上。

  江北村是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最北端的行政村。2015年7月初,旗水务局干部杜青海被派到这个当时被人们称为“上访村”“混乱村”的江北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杜青海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产业发展上。在杜青海的推动下,辉煌农民专业合作社、宏达富农农民专业合作社、泽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种植业、肉牛养殖、野猪养殖、中草药种植9个专业合作社在江北村应运而生,成为引领农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2018年1月10日清晨,杜青海患脑出血的父亲病危。当他匆匆从江北村赶回去时已时近中午,最终也没能与老人见上最后一面。杜青海对此深感自责和遗憾,他在微信上感慨“自古忠孝难两全”。

  斯琴是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巴音宝力格嘎查牧民。当年因出嫁外地,在嘎查她没有分得草场。4年前丈夫离世后,斯琴回到了家乡,靠低保生活,租住在别人家的蒙古包中。作为贫困户,斯琴可以享受到“安全住房”保障政策,但需个人自筹的1万多元对她却是个天文数字。

  新巴尔虎左旗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局长陈九龙是巴音宝力格嘎查党支部第一书记。对斯琴这样无住房、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他和嘎查两委班子给予了特殊照顾,从嘎查集体经济积累中拿出5000元,加上以奖代补资金4750元,嘎查“扶贫牛”分红5000元,解决了斯琴的自筹部分。2017年底斯琴终于搬离了租住4年的蒙古包,住进了镇里50平方米的新楼房。斯琴是驻村工作队队员宝山的帮扶对象,斯琴的日常生活开销,宝山都给担了起来。

  斯琴说:“这房子多好啊,冬天什么时候回家都暖和。感谢共产党!”自从搬进新房后,老人话多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驻村干部们带着党和人民的殷殷重托,舍小家顾大家,毅然决然地背起行囊,奔赴脱贫攻坚主战场,与困难群众吃住在一起、奋战在一起。

  2015年7月,鄂伦春自治旗卫生计生局干部王文策被选派到宜里镇库维地村担任第一书记。从入村起,他就视驻村为第二个家,待村民如家人,着力帮助群众解难处、谋产业,致力于“蹲下来、俯下身、沉下心”真扶贫、扶真贫。在这个宁静纯朴的小山村,他入户调查、录入数据,带着村民探索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王文策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为了不影响工作,又能照顾老人,2017年5月开始,王文策就带着老父亲一起驻村,与其他驻村干部5个人睡在一个土炕上,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在驻村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呼伦贝尔市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14897人摘掉了贫困帽子,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2018年初计划出列贫困嘎查村51个,年底实际出列贫困嘎查村67个;4个区贫旗市摘帽退出已完成市级初审和自治区第三方评估验收,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出彩
   第08版:论道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益广告
巴彦淖尔市: 绿色产业“链”出农企双赢
■信息群
体验“速度与激情”
“非遗” 助力脱贫
赤峰市: 引导青少年争做时代新人
呼伦贝尔: 干部沉下去 扶贫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