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胡声声润心田

  □本报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实习生  梁子晶

  “1、2、3、4,啦索啦哆啦,啦哆啦哆嗦米……”随着老师的指挥和节拍,演奏者们拉响四胡,曲调豪迈悠长,刚劲中蕴含着柔美,让听者如痴如醉,仿佛置身千里草原,骏马奔腾而过,留在心中的是一片辽阔。

  还没走进乌兰浩特市老年体协民族艺术团的排练室内,便已听见四胡演奏的声音,让人不忍前去打扰。

  “我们的民族艺术团已经组建10年了,最初只有7个人,后来因为好多人都喜欢民族艺术,人员慢慢就多了起来,到现在已经有40多人。从周一到周五,大家从来不耽误排练。”民族艺术团团长陶布其介绍说。

  乌兰浩特市老年体协民族艺术团成员全部为蒙古族,组成人员为退休职工、退休教师,以及进城的农民,在民族艺术的熏陶下,大家生活得有滋有味。每年的5月1日到10月1日的傍晚,在乌兰浩特市五一广场的西南角,有一群人在那里吹拉弹唱,歌声和舞姿吸引着来来往往的市民和游客驻足,叫好声、掌声此起彼伏,他们正是民族艺术团的成员。

  “我们平时就在五一广场上自娱自乐,10年来,观看我们演出的人数大概有几十万了。另外,参加的各类专场演出一年也能达到20多场,乌兰牧骑宫、兴安礼堂等场所都有我们的声音;我们还经常到扎赉特旗、科右前旗的乡下进行演出,跟农牧民朋友亲密接触、互相交流,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同时把党和政府的好声音传递给他们。”陶布其说。

  “参加民族艺术团已经9年了,眼看着我们团发展壮大,大家对民族艺术充满热情,每天在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特别开心。”70岁的民族艺术团成员陈长山如是说。

  在民族艺术团内,四胡协会扮演着重要“角色”。2019年的兴安春晚上,四胡协会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在晚会开场表演了四胡合奏《追风骏马》《赛马》,以及好来宝《幸福生活》,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组建3年来,四胡协会开展大小型活动40多次,专场演出20多场;获得5次盟、市级表演优秀奖。

  “四胡是我们蒙古族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正是对民族艺术的弘扬,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做到了十分热爱、百分投入。”民族艺术团副秘书长安全感慨地说。

  由于民族艺术团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大家的基础参差不齐,于是提升个人的艺术水平就成了最为紧要的事儿。何高娃老师的到来为大家解了这份“忧”。曾经是音乐教师的她,退休后不久就来到民族艺术团,手把手地教大家编排舞蹈、乐器伴奏等,教大家识乐谱、规范演出。“因为相同的爱好我们才走到了一起,自己快乐的同时,大家也快乐。”高娃老师说道。

  “下一步,我们最想出国演出,希望把民族的艺术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同时,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也会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到人民中间去,把民族艺术弘扬好。”陶布其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民主与法制
   第06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7版:地方·旗县
   第08版:出彩
   第09版:文件
   第10版:要闻
   第11版:悦读
   第12版:文摘
元宝山区打出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信息吧
民族手工面点香飘草原
武川县“一站式”服务让贫困户看得起病
四胡声声润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