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盐碱滩上的绿色变革

  □本报记者  韩继旺

  春分已过,农事正忙。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荣义村村委会后面的一个农家院落里,几位村民正在分工协作,筛选大小合适的蒜瓣种子,准备播种到村集体示范田里去。

  “原先我们村的土地盐碱化严重,基本上只能种葵花。去年经过改盐以后,渠、沟、路、林全面配套,现在可供选择的种植品种更多了。”村党支部书记丁红一边掰蒜,一边笑着说起了今年的新打算。“我们一方面依托项目区引进的企业,流转土地种植红花、牧草、海水稻,村民可以就近打工挣工资。另一方面计划示范种植蜜瓜、大蒜、玉米,引进湖羊品种,发展特色种养业,带动群众种养结合致富奔小康。”

  从多年来只能单一种植葵花,到现在可以大面积种植小麦、玉米、红花药材、海水稻和各种高产饲草,再到渔稻共生、微咸水养殖南美洲白对虾…… 巴彦淖尔市启动实施的484万亩盐碱地改良工程,通过大破大立集中连片土地整理,引才引智改盐技术集成攻坚,让一个个项目区的种养结构发生了深刻的绿色变革,昔日的盐碱滩正在变身米粮川。

  吹响改盐增草兴牧冲锋号

  长期以来,受黄河和总排干渠阴渗影响,巴彦淖尔市不同程度的次生盐碱化耕地多达48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6%以上,成为黄河中游盐碱化耕地的主要集中分布区。

  为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巴彦淖尔市策划了“484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示范工程”项目,委托清华大学编制工程规划。2017年,按照自治区领导“先做好示范”的指示,巴彦淖尔市在五原县启动实施5万亩“改盐增草(饲)兴牧”试验示范项目,探索盐碱地改良技术路径和盐碱地改良后的多种经营模式,为全市乃至全区大面积实施盐碱地改良示范打样。

  “春天水汪汪,夏天白茫茫”曾是项目区土地的真实写照。这里共有集中连片盐碱耕地5万亩,其中轻度0.75万亩、中度2.5万亩、重度盐碱地1.3万亩,盐碱荒地0.45万亩。

  五原县作为项目实施主体,成立了项目推进领导小组,下设田间工程规划设计组、田间工程施工组、技术对比展示组、耐盐牧草规模化种植组、生态循环养殖组等15个专项推进工作组,制定了66项工作行事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从去年正月初三开复工以来,这里就成为了土地整理的主战场和技术集成的试验田。我们与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南京土壤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同时聘请7名技术专家成立了技术指导团队,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障。”五原县副县长韩俊义说。

  经过一年的集中攻坚,项目区已大破大立完成农田配套建设4.75万亩,占工程总量的95%;实施农防林2000亩、经济林760亩;实施滴灌2580亩,铺设管道45.7公里;硬化道路20公里,“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林成行”现代化生态田园布局已初步形成。

  项目区改盐工程是试验示范的重中之重。五原县与中国农科院等17家科研院所、30位专家合作,开展22个研究课题试验,引进73家企业试验改盐新技术21项、改盐新产品36个,因地制宜试种抗盐牧草新品种30个、向日葵新品种50个、玉米新品种30个,采取撒施脱硫石膏、明沙、有机肥、改良剂、种植耐盐作物“五位一体”技术改良土壤5万亩,叠加实施“上膜下秸”技术2000亩,“暗管排盐”技术5600亩,试验探索出9条盐碱地改良的技术新路径,为发展绿色产业创造条件。

  成功引进了原土起垄林带构建滴灌水盐调控技术,在重度盐碱地上试验种植旱柳和新疆杨,成活率达95%;引进南星公司在十几年不种的撂荒地上试种水稻,保苗率第一年达到60%,平均亩产400斤,荒滩变绿地;河北雄英公司流转重度盐碱地63亩,采取虹吸井弱渗透地层盐碱地改良技术,既改水又改土,当年种植玉米保苗率达60%以上……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一项项工程改盐增草技术,让5万亩盐碱地旧貌换新颜。五原县农业局副局长李二珍说,项目完成后可新增耕地4500亩,地力提升2个等级,人均年增收7300元,5年综合增收可达投资总额,并能持续发挥效益。

  探索产业多元发展新路径

  按照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区的目标,五原县在项目区采取“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河北硅谷、蒙草、中储草等企业集中流转土地,进行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园区建设,以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为重点,探索出了一条绿色产业多元化发展新路径。

  引进中储草等企业种植甜高粱、籽粒苋、野大麦、偃麦草等23种优质耐盐牧草1.6万亩、小麦及麦后复种牧草3000亩。牧草秋天收割以后做成青贮饲料,依托五原县百万只肉羊生产示范园,带动当地农民发展养殖业,新增优质基础母羊6000只,年出栏量3万只以上。引进内蒙古君羊牧业建设1万只国家级奶羊核心育种场,打造50万只奶山羊养殖基地。

  河北硅谷肥业公司在项目区流转3000多亩土地,包括800多亩轻度盐碱土地、1000多亩中度盐碱土地、1200亩核心重度盐碱土地,采取多种肥料结合、多种施肥方案、多种作物种植等方式进行修复改良,让“有病”的土壤恢复健康,逐渐焕发青春活力。

  天衡药业公司流转荣义村土地188亩,试种红花获得丰收,亩纯收入实现3750元,合作社及农户流转费加务工收入每亩2000元,实现了互利多赢。今年该公司计划将红花种植面积扩大到600亩。

  荣义村村民郭海军家的十几亩盐碱地流转给企业种植红花,自己在项目区内打工,一年下来收入增加了很多。他高兴地说:“以前咱们自己种地,一年每亩地纯收入也就是五六百块钱。这次政府引进种植红花,连流转费带打工挣的钱亩均收入达到2000元到2200元,农民都满意。”

  引进山路集团发展光伏产业,为6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每户3千瓦,年收益约3000元。在义丰村、荣义村、迎丰村新建3个村集体分布式光伏电站,年收益约5万元。在义丰村二组、义丰村三四组、荣义村六七组整村推进农户圈舍、屋顶、庭院等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拓宽了农户的增收渠道。

  兴禾源农业公司流转150亩重度盐碱地进行微咸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当年获得较好收益。负责人武冠楠说:“当年5月份投放的南美洲白对虾苗,10月份捕捞,亩产白对虾400多斤,23亩水面产出白对虾1万多斤,实现利润19万元左右。”

  如今,五原县项目区共有大小73家企业流转了土地2万亩,直接从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的高点出发,因地制宜、因技制宜发展耐盐牧草、生态循环养殖、乡村旅游、光伏农业四大产业,让绿色产业成为盐碱地治理的动力之源。

  百舸争流千帆竞。2018年在五原县项目区试验示范的同时,巴彦淖尔市点面结合、分步推进,整合盐碱地改良资金12.1亿元,在全市开展了多项盐碱化耕地改良技术试验示范,当年全市盐碱地改良完工面积82.95万亩。

  据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刘双平介绍,目前全市正在积极整合多个项目的资金和配套工程,今年计划完成50万亩盐碱地改良任务,同时要在盐碱地发生的重灾区乌梁素海周边建立5万亩以上的盐碱地改良高标准示范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武陵深处展新颜
“草原学习轻骑兵”小分队 走进呼和浩特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百鸟奇幻展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确保节日期间风清气正
盐碱滩上的绿色变革
我区首个绿色装配式建筑项目开工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