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群众一起干心里才踏实

◎宋永刚(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蘑菇气镇蘑菇气村驻村干部)
  (本报记者  赵弘)

  2017年4月18日   晴

  4月的呼伦贝尔气温还未转暖,村里的各家各户都在紧锣密鼓的忙活着,为春耕做准备。

  种好地、有个好收成是每个村民的头等大事。今天一大早,我就带着村里的工作人员实地查看了路、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挨家挨户坐在炕头上和群众面对面唠一唠种地那些事儿,详细了解家中劳动力数量、种植粮食种类、耕种面积、以及家中是否有农业机械化设备。

  当天我入户走访了30家贫困户,我的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30户贫困户中,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以李君为代表的,想从传统种植业转型养殖业却没有经验;以高宋宝为代表的,想从传统种植业转型到特色种植业却没有经验;以俞洪君为代表从事养殖业,但缺乏科学养殖知识,收益不好;以禚同文为代表从事特色种植业,但缺乏科学种植技术,收益不好。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缺乏科学知识尤其是种植、养殖类知识。

  简单吃了口晚饭,我继续和村干部以及村民代表一起总结问题,一起研究对策,找出路,认真地倾听大家的心声和意见,初步商定了一些措施:

  一是开办“读书室”,按需购置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书籍,让群众心有所想,学有所成。二是充分利用好村广播、村微信群组、村村通等现有资源,逐步实现互联网+教育知识宣传。三是开设小讲堂,定期邀请村里的种粮大户、农牧院校的老师给大家说说经验,讲讲课。

  工作不能浮于表面,要和群众一起干才实在,老百姓才能得实惠。

  2017年6月21日   晴

  哪一家的父母都盼望着子女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但是村民朱德军作为父亲心里却是充满了愧疚。作为丈夫和父亲,面对常年生病在床的妻子,面对30多岁还没成家的儿子,老朱手里只有祖辈传下来的10多亩地,勉强维持生活。

  “一定要帮帮他。”在了解到朱德军家的情况后,我心里暗自对自己说道。趁着午间地里农活不忙,我找到了正在地里吃午饭的朱德军。

  “我帮你联系到一个活儿,板厂工作,工资待遇还可以。”我走过去,拍了拍朱德军的肩膀。

  “真的吗?”听到我的话,朱德军愣了愣神,有些不敢相信,“你自从来咱们村以后这都三个多月没回过家了,还为我家的事情这么费心,我心里真是过意不去,怎么谢你才好啊。”

  “谢我就把日子过好,收拾收拾,明天就能去上班!”我鼓励朱德军。

  板厂的工作是我拜托朋友帮忙联系到的,效益好的时候能月入近万元。很快,朱德军家就实现了脱贫,还给儿子买了一辆小货车,眉头少了愁,嘴角多了笑,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扶贫工作是个大工程,却也关乎一个个小家、小事、小情,只有卷起裤脚、撸起袖子真抓实干,与百姓同忧同乐,才是应有之义,才是职责所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宋永刚(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蘑菇气镇蘑菇气村驻村干部)
~~~
~~~
~~~◎讲述者: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蛮会镇红旗村贺富贵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7版:地方·旗县
   第08版:要闻
   第09版:收藏
   第10版:悦读
   第11版:文摘
   第12版:公益广告
一把剪刀 一支画笔 一条脱贫路
把文化软实力 打造成硬产业
和群众一起干心里才踏实
“我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集萃】
这日子过得挺带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