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力“生态+” 逐梦“绿富美”

  □本报记者  施佳丽

  要一座青山,还是要一堆石料?

  选择没有悬念,93家采探矿企业一律关停,上亿元的年产值被舍弃。2012年,大青山前坡生态保卫战全面打响,各类生产开发活动被勒令一律停止。

  这样取舍,真的划算?“以前村村生产石灰、腻子粉,处处冒白烟;现在,农家乐、庭院经济、林下经济、休闲观光产业红红火火。”今昔对比,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张峰给出明确答案。

  作为我国北方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我区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率先破题,生态账越算越细,经济发展新逻辑愈发鲜明。眼下,内蒙古正倾力“治山理水”,讲述着生态价值日益“显山露水”的新故事。

  转型之道:从“选择题”到“四则运算”

  松涛阵阵,苍鹰翱翔,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正焕发出春的生机。

  “春季防火责任重大,可不敢马虎。”天刚亮,55岁的李晓蒙就爬上24米高的瞭望塔,睁大眼睛巡视着远方的森林。他是大杨树林业局朝阳林场的瞭望员,工作必须认真细致。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面积达10.67万平方公里,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集中连片、以天然林为主的重点国有林区。自1952年开发以来,该林区累计为国家提供木材2亿多立方米,有力支援了国家建设。4年前,长达63年的伐木史在这里彻底终结。

  “以前是油锯一响、黄金万两,现在是保护森林、价值更高。” 李晓蒙说。如今的大兴安岭林区,榛果、蓝莓、药材、冬季旅游……所有的林下资源变成了林下财富,砍树人变成了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冰天雪地的导游和绿色食品的推销员。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释放出来的效益却大不同。

  内蒙古可以这样赞美:这是一片多彩的土地,草原辽阔,农田肥沃,林海苍茫;这是一片传奇的家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能源充沛,矿藏富集,百业俱兴。

  内蒙古可以这样描述:风沙干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境内分布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占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总面积的1/5;地跨“三北”地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

  优势与困难并存,希望与机遇同在。如何放弃“选择题”,探索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内蒙古通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节能,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下降;同时加快培育和做大绿色产业,替代传统发展方式。

  “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

  一子落下,激发无限潜能。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正在有序铺开。

  破题之术:变拼资源到吃“生态饭”

  早上7点多,阳光温柔地洒在新绿萌生的巴音昌呼格草原。■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经营牧家乐的乌云达赖家烟囱飘起袅袅炊烟,女主人萨仁开始为几位入住的游客熬制奶茶。

  随着草原返青,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布拉格嘎查的十几家牧家乐,迎来了经营旺季。

  乌云达赖家经营的牧家乐,是成吉思汗陵景区几十家牧家乐中,唯一被自治区旅游局认定的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他家有6座蒙古包,在七八月里,游客常常一“包”难求。

  在经营牧家乐前,乌云达赖一家以放马、种地为生。如今草原美了,游人多了。游客来他家骑马赛马、品尝蒙餐,一年下来,收入可观。

  而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牧民新村,姚丽平也在忙着给游客做饭。“库布其沙漠治理之前,这里就像一片荒地,我们只能到外地去打工赚钱。这些年来,风沙见不到了,游客越来越多了,我就回来经营牧家乐,丈夫在景区经营卡丁车项目,去年挣了十几万块钱。”她笑着说。

  几年前,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里有8家金矿厂,遍地生产烟花,腰包鼓了,经济繁荣了,丢失的是秀美的风光和清新的空气。从2015年开始,西桥镇对金矿开发和烟花生产按下“停止键”,全力发展设施农业和休闲旅游业。而今,西桥镇的美丽乡村,正成为游客造访的热门景点。

  变拼资源到吃“生态饭”,把绿色发展理念深植大地,让越来越多像西桥镇一样的小村小镇尝到了甜头。数据显示,2018年,我区接待旅游者13044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011.37亿。

  生态旅游产业消耗低、污染少、可循环发展,是典型的“绿富美”产业。随着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保住了绿水青山就是保住了财富之源。

  惠民之路:让产业链串联致富链

  沿着赤峰市林西县的省道往南走,看到一座巨大的沙果造型雕塑矗立在村头,便到了七合堂村。走进村里,入眼皆风景,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连起田间风光,一户户红瓦白墙的新式民居散布于山林间,近万亩果林已结出花骨朵。

  林西县七合堂村,两山夹一沟,山多地少,靠天吃饭,曾是个出了名的穷山沟。

  近些年,当地开展大规模生态造林,发展林果产业,并创立起品牌,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昔日不起眼的“小野果”正成为带动乡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我们村的林果种植面积有7300亩,主要有扁杏、苹果梨、沙果等10多个品种,还创出了品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 村支书周瑞春介绍,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将全村9成以上农户吸纳进来,实现统一收购销售。同时,积极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果汁果脯深加工产业,打造乡村生态旅游。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5000元以上。

  这,只是其中的一簇光。在内蒙古大地,发端于生态文明建设,催生出经济效益系列蝶变的故事已有了诸多续篇——

  “这些梭梭是我家的‘金蛋蛋’,抵挡风沙,还能挣钱。去年我家收获3000多公斤肉苁蓉,纯收入超过了15万元。”干活间歇,郭新军望着眼前的梭梭林,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露出微笑。

  这片有1万多亩的梭梭林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的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哈图呼都格嘎查,是郭新军一家承包多年的林地和草场。

  “我们侧重推广梭梭嫁接肉苁蓉、白刺嫁接锁阳的技术,农牧民种的树能产出名贵中药材,有了收入,积极性才会越来越高。” 阿拉善左旗林业工作站站长说。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借力“生态+”,逐梦“绿富美”,让产业链串联致富链,显然,内蒙古的绿色崛起,不仅是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更是一条生态惠民富民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评论
   第07版:先锋
   第08版:收藏
李纪恒会见鄂竟平一行
内蒙古统一战线第七期 “同心学习 立德圆梦”双月读书会举行
内蒙古区贫旗县全部摘帽
珍爱美丽地球 守护自然资源 共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2019年自治区征兵宣传教育进高校暨 大学生征兵活动启动
呼伦贝尔境内火场转入看守清理阶段
第50个“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周启动
如何做到生态优先?
聚焦突出问题 加大工作力度 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居民舞《家园》演绎环保生活
借力“生态+” 逐梦“绿富美”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