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持续保障和改善生态民生

  【核心提示】

  ●生态民生建设是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生态民生建设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内在要求

  ●基本的生态民生保障是民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民生建设的基本底线

  ●生态是民生之本,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生态民生改善就是最大的民生福祉

  □张国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理念深深植根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民生也是贯穿其生态文明思想的一条主线。近年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要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这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生态民生的理念,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传统认知定位,让我们从更高、更深的层面认识到生态环境不仅仅关乎着经济的发展,也关乎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还关乎着社会的稳定与民族的未来。生态民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宗旨所在。

  生态民生建设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内在要求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关于“美好生活需要”,内涵上是丰富的,外延上也是不断发展的、变化的。首先,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离不开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物质上的富足。但经济的发展又是以生态为基础的,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阐明了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其次,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基本生态环境始终是基石,而优良生态也将成为更加强烈的需要。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的结构和质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根据央视财经频道2016年发布的 “2006-2016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结果显示,民众所希望的“山青水绿的生态环境” 已经超过“衣食无忧的富裕生活”,在“全面小康社会最期待的图景”中仅次于“健康放心的食品安全”,位居第二位。在2018年发布的“2017-2018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中,生态环境已经跃居第一位,成为美好生活最为看重的品质。可见,生态已然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首要需求。宜居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人们迫切的追求向往,深刻地影响着人才的流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和生态意识的增强,都迫切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民生建设是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生态民生建设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内在要求。

  生态民生保障是民生建设的基本底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民生建设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服务质量日益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而对于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和“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的基本判断,充分显现了生态问题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生态问题是影响国计民生、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诸如空气、水、土地等生态民生因素,较之于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而言,对人的生存发展更具有基础性、先决性和无法替代性。单就人的生存而言,人可以没有教育、养老,但绝对不能没有空气和水。因为离开了基本的生存发展环境,其他都无从谈起。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也将直接影响着其他民生指标的有效实现。当老百姓喝不上干净的水、呼吸不到清洁的空气的时候,其他民生指标都将变得苍白无力。因此,生态是民生的基本保障,生态民生直接关系到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权、健康权。基本的生态民生保障是民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民生建设的基本底线。这就要求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生态民生改善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民生要素包括物质层面的和精神层面的,而生态民生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一方面,作为物质层面的生态民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和谐相处的客观存在。同时,生态民生保障如何,也直接影响着其他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实现。另一方面,作为精神层面的生态民生,是人们对实现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指向。良好的生态环境总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满足,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生态民生是人基本的物质层面需求和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的统一,能够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同时,它难以即时、难以复制、难以恢复、无法中断的特性,都充分体现了生态民生的基础性、优先性、普惠性和无法替代性,而这些都是其他民生要素无法比拟的。它不仅是当代人的民生,还是后世子孙万代的民生。不仅是区域性的民生,还是整体性、全局性的民生。因此,生态是民生之本,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生态民生改善就是最大的民生福祉。

  总之,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原则,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持续保障和改善生态民生这一最大的民生福祉。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评论
   第07版:先锋
   第08版:收藏
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明德铸魂 立言立说
持续保障和改善生态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