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飘动在草原上的片片祥云

——马文化系列报道⑥
元代 《元世祖出猎图》 (局部)
灰海骝毛色母马(右)
豹花马为蒙古马的稀有品种
草原上的牧民骑着单色、豹花蒙古马
  □文/图  本报记者  阿荣  长河

  蒙古马的毛色多种多样,蒙古语中就有300多个词汇专门用来描述马的毛色,成为蒙古族语言文化中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分。蒙古马毛色的细分和准确命名,因此也成为蒙古马文化的有机组成。

  ——编者

  八骏

  马的形象常被绘于各种吉祥图中。最早的骏马吉祥图是“周王八骏图”,传说周穆王有良马八匹,乘之周游天下而得名“八骏”。关于“八骏”的名称,《玉堂丛书》因其毛色而命名为“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拾遗记》则记载“八骏”之名为绝地、翻羽、奔霄、超影、逾辉、超光、腾雾、挟翼。          (张涛)

  春日在锡林郭勒草原观马,马群里有一匹银鬃马十分醒目,身上的毛像炭火一样红,而那长而密的鬃毛却是银灰色的。还有一匹马四肢白如雪霜,身披黑鬃,鬣毛洁白,漂亮至极。远远望去,雪白、深灰、棕褐、枣红、浅紫、栗色等毛色的马,犹如一片彩云在广阔的草原上缓缓飘动。

  马的毛色是识别马匹的重要标志,多彩的毛色中蕴藏着丰富的马文化。

  五彩缤纷

  马毛据其部位分为体毛、鬃毛、鬣毛、尾毛、足毛等,颜色繁多。蒙古族对马的毛色称谓由来已久,《蒙古秘史》中记载了黑脊白马、黄马、甘草黄马等。《蒙古源流》中记载了白马、银河马、甘草黄马、黑鬃黄马、黑脊白马等。

  “在蒙古语里,对马的毛色的形容可谓五彩缤纷。除了我们一般常用的黑、白、黄、红、花这些简单与概括的形容词外,还有铁青马、云青马、海青马、青红马、枣红马、枣骝马、花斑马、沙毛马、银鬃马等等。有时候还需要细加形容,如细腰的黄骠马、细纹的花斑马、碧眼的铁青马、黑鬃的金黄马、黑脊梁的栗色马、浅紫色的沙毛马等等。”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图门吉日嘎拉教授说。

  “黄毛夹杂着白点子的马为‘骠’,纯黑色的马为‘骊’,青黑色的马为‘骐’,赤色的马为‘骅’,黑鬃黑尾的红马为‘骝’,黑色白蹄的马为‘骓’……从这些词可见马文化何其丰富。”图门吉日嘎拉教授说。

  牲畜的毛色,蒙古语称为“吉苏嚒”。蒙古语中关于马的毛色的单词和词组颇多,主要是在5种颜色的基础上分为单色和双色的毛色。然后在单色和双色的基础上又细分多种毛色。走进镶黄旗一座以蒙古马为主题的马文化博物馆,灯箱内的图片和说明让人们了解了蒙古马的毛色。“蒙古族对蒙古马毛色的称谓是独一无二的。蒙古语中有300多个词汇描述马的毛色,分为基本单色、单色、基本双色、双色、混色等。基本单色中包括白、黑、枣红、黄、鼠灰等,单色包括海骝、青、枣骝、赭黄色、棕色。单色也可以细分为很多种颜色,赭黄分为红赭黄、白赭黄,海骝可分为黑海骝、黄海骝、蓝海骝、白海骝,枣骝可分为红枣骝、黄枣骝、褐枣骝、黑枣骝,棕可分为黑棕、红棕,青可分为黑青、黄青、灰青、红青、蓝青等。基本双色中包括腹白、唇白、沙毛、斑毛、花毛、白鼻、星和腿白等,这些毛色也可以细分为很多种。” 马文化博物馆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

  清代,今镶黄旗为“皇家牧场”。数百年来,马的毛色称谓以及养马驯马技术、与马有关的习俗等在镶黄旗得到传承,形成独具特色的马文化。

  在草原深处,我们看到了体毛及鬃毛、鬣毛、尾毛均为黑色的骊马,体毛为栗色的马,体毛为赤色的马,体毛为白色的白马。有的马体毛为青白色,长鬃为黑色。有的马体毛为草黄色或深黄色。有的马体毛为栗色,长鬃近似黑色,而口眼周围及腹部为灰白色。有的马体毛在栗毛、骝毛、兔褐毛、黑色毛中夹杂着白色毛。有的马体毛为豹花,称为豹花马。有的马体毛为鼠灰色,头部为深灰色,长鬃及四肢下部近似黑色,称为鼠灰毛色的马。

  骊马驰骋

  清晨驱车行驶在阿巴嘎旗草原自然形成的道路上,毛色乌黑发亮的黑马在草丛中若隐若现,只见阿巴嘎旗巴彦图嘎苏木青格力宝拉格嘎查牧民呼格吉勒图骑着黑马,把马群赶到草场。青格力宝拉格嘎查是著名的阿巴嘎黑马的聚集地。

  阿巴嘎黑马,原名僧僧黑马,与内蒙古铁蹄马、鄂尔多斯乌审马、乌珠穆沁白马并称内蒙古四大名马。2009年,僧僧黑马被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并更名为阿巴嘎黑马。

  关于阿巴嘎黑马的故事在这片古老的草原代代相传:成吉思汗的同父异母胞弟别力古台,戎马一生,建立功勋。他非常喜爱当时分布在色楞格河流域的纯黑色马,便在自己的领地大量选育、牧养黑马。其中,青格力宝拉格的黑马数量众多、质量上乘,并因当地的泉水“僧僧宝力格”而得名“僧僧黑马”。

  阿巴嘎黑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3世纪前。从金朝末期到元代,黑马的中心产区为别力古台辖域。据《元史》记载,公元1189年,别力古台随太祖“平诸部落,掌从马”,于是,他与黑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阿巴嘎旗境内发现的230余幅古代岩画中,与马有关的岩画就有60多幅。这里有一处自然形成的马蹄印岩石,被当地牧民称为成吉思汗马蹄石。

  数百年来,黑马在这里繁衍生息,一代代牧人精心培育着这种毛色乌黑发亮、体态英姿飒爽的马匹。呼格吉勒图家就是远近闻名的黑马养殖户,从他的祖辈开始就一直养育着黑马。“父亲把牧养、培育黑马的经验传给我,在我成家时,父母送给我22匹黑马。” 呼格吉勒图说。经过多年的努力,呼格吉勒图家黑马的数量不断增加,曾一度达到200匹。

  每年7月,阿巴嘎旗都要举办 “哈日阿都”文化节,“哈日阿都”为蒙古语,是“黑马”的意思。在每年的“哈日阿都”文化节开幕式上,呼格吉勒图家的马都会出现在黑马方队中,并在黑马选美、赛马中获奖。呼格吉勒图还曾带着他的黑马参加了中国国际马产业博览会。

  阿巴嘎旗自古就有挤马奶、酿“策格”的习俗。马奶,蒙古语称为“策格”或“艾日格”。元代诗人乃贤的《塞上曲》形象地描绘了马奶欢宴季节家家踏歌尽醉、户户起舞欢歌的场面,“马乳新桶玉满瓶,沙羊黄鼠割来腥。踏歌尽醉营盘晚,鞭鼓声中按海青。”

  在阿巴嘎旗,一些牧民通过挤马奶、套马、打马鬃、打马印等系列马文化活动,发展旅游项目,提高收入。

  近年来,阿巴嘎旗先后获得“中国黑马文化之乡”“内蒙古自治区哈日阿都(黑马)文化之乡”“内蒙古自治区策格(马奶)文化之乡”称号,并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别力古台部落文化传承基地”。

  白马风姿

  在乌珠穆沁草原,一匹匹毛色如皎洁月光的白马,体态优美,步履轻盈,雪白的长鬃、鬣毛、尾毛随风飞舞,煞是好看,这便是内蒙古四大名马之一的乌珠穆沁白马。

  “在传统的蒙古族文化中,白马非常尊贵。从成吉思汗陵园中丰神俊逸的白马到乌珠穆沁《欢乐八马图》上吉祥灵动的白马,蒙古民族视白马为力量和智慧的象征。” 图门吉日嘎拉教授说。

  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的81匹白色战马来自于乌珠穆沁。此品种马在乌珠穆沁草原上繁殖,经数百年驯化,具备了四肢健硕有力、爆发力强、耐力持久等特性,其品相和毛色堪称稀世绝品。

  仔细欣赏,乌珠穆沁白马比一般的白马体格略大。头显清秀,额部宽广,眼睛大而有神,嘴桶粗,鼻孔大。鬐甲低而厚,前胸丰满多为宽胸。背腰平直略长。四肢端正,蹄小而圆。鬃毛、鬣毛、尾毛等非常浓密。

  成吉思汗两匹白马的故事在乌珠穆沁草原流传至今,成吉思汗最宠爱的两匹坐骑就是乌珠穆沁白马。这两匹白马风驰电掣、骁勇善战。成吉思汗南下征金,来到乌珠穆沁,两匹白马突然不知去向。成吉思汗心急如焚、四处搜寻。当他登上一座山峰时,看到那两匹白马正在额吉淖尔悠闲地吃草……

  乌珠穆沁白马主要集中在西乌珠穆沁旗。2012年,西乌珠穆沁旗获得“中国白马之乡”称号。近年每年都举办“白马文化节”。随着白马文化、白马产业的推进,以及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发展,西乌珠穆沁旗白马养殖牧户收入不断提高,白马产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逐渐凸显。

  “马的毛色随着它岁数的增长而变化,毛色也会受到环境、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能准确的命名每一匹马各个阶段的毛色,需要智慧和形象思维。”图门吉日嘎拉教授说。

  “对蒙古马毛色称谓、词汇,以及包含的文化、习俗等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蒙古族语言学、民族文化、动物毛色基因等的研究。近几年,国内外马文化和语言专家学者对蒙古马毛色进行了综合和分类研究,收获颇丰。很多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为蒙古马毛色文化和马毛色蒙古语词汇。近年‘蒙古马毛色候选基因的遗传学研究’ ‘蒙古马毛色性状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等重点项目的实施,更是丰富了蒙古马毛色文化的研究。” 图门吉日嘎拉教授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马文化系列报道⑥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市场监管
   第07版:北国风光
   第08版:文化
马文化 特色小镇
飘动在草原上的片片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