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像妈妈一样的“杨一针”

——记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杨晓玲
  □本报记者  赵曦

  5月2日早晨7点,一位梳着中长发、身着黑色长裙的女子,早早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站。

  这位个头不高37岁的精干女子就是被誉为“杨一针”的杨晓玲。今年五四前夕,新生儿科护士长杨晓玲荣获了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载誉归来的她,工作更加勤勉,更加严格。她说:“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青年们作表率。”

  7点30分,她换上白大褂,开始工作。“提前做工作,是我们团队的惯例。”她笑着说,一双黑黑的眼睛散发着母爱的光芒。

  查看病例、了解重症患儿身体情况、分配看护……这些看似枯燥繁琐的活儿,被杨晓玲安排得有条不紊。

  2002年10月,杨晓玲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病房工作。

  记得那时,有一个患白血病小女孩的妈妈因为杨晓玲是新来的护士,不让她给孩子扎针。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她的心,也成为她刻苦钻研的动力。杨晓玲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一针扎不准就接着扎,疼了,咬牙忍着,流血了,拿棉签擦一擦。大家都说她对自己太狠了。可是她说:“不亲自体验扎针的感受,怎能感知疼痛的轻重度?” 久而久之,患者和家属们都知道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有位“一针见血”的护士“杨一针”。

  “作为医疗工作者,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一份大爱之心。”杨晓玲说。

  一名已经去世的白血病患儿小松,至今是杨晓玲心头的痛。

  小松住院需要经常化疗,怕感染,需要细致护理,杨晓玲每天给他进行口腔等护理。还陪他做游戏,讲故事,给他买玩具。杨晓玲说:“过年过节的时候,其他的孩子输完液回家过年,白血病的孩子却不可以,这份爱的缺失,我们应该补偿,让孩子感受关爱。”她就像照顾小弟弟一样照顾小松。但不幸的是病魔最终夺走了孩子年幼的生命。当同事告诉杨晓玲,小松最后说的一句话是“杨妈妈,快救救我……”时,这份母亲般的重托,沉甸甸地压在了她的心底!

  这份重托,一直激励杨晓玲不断创造着奇迹。

  2013年7月,杨晓玲调任新生儿科护士长。一名怀孕27周的蒙古族牧民妇女因胎膜早破而早产,孩子出生后的体重仅有800g,出现了重度窒息缺氧,全身发紫,哭声微弱。杨晓玲带领护理团队立即进行紧急处理,经过50多天的救治和护理,这个小生命奇迹般活了下来。

  她带领的团队成功护理孕26周出生体重600g早产儿 ,成为我区目前最小早产儿成功抢救的范例,在全国也尚属罕见,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一位早产宝宝过1岁生日,孩子妈妈非邀请杨晓玲参加。当着所有亲朋好友的面,孩子妈妈泪流满面,感激地对杨晓玲说 :“虽然我生了他,但你才是真正给他生命的人……”

  为了救治更多的早产儿、危重新生儿,她孜孜不倦、刻苦努力学习各种新业务、新技术。由她牵头开展的早产儿PICC置管、脐静脉护理、有创血压监测、发育支持性护理等技术目前均处于自治区领先地位,从而引领内蒙古地区新生儿护理专业的学科发展。一项项成果,无不倾注着杨晓玲对儿科护理事业的热爱。2015年,她主持院级课题一项,发表论文5篇。2016年,她又在院领导的支持和科主任张春丽的带领下创建了我国西部地区第一家母乳库和早产儿诊疗中心。

  杨晓玲把爱心延续到公益事业,从2013年至今,一直致力于贫困患者的帮扶救助,她以义工的身份帮助贫困早产儿申请救助基金就有60余人,救助金额达90多万元,连来回邮寄申请材料的费用也都是杨晓玲自己负担的。

  多年下来,杨晓玲把全部的精力和关爱都投注到患儿身上,对家人的陪伴和照顾很少。父母生病了,她不能照顾,女儿今年都9岁了,她从没接送过一次……在她心里满藏着深深的愧疚,但她总是觉得更放心不下病房里的孩子们。

  18年来,她把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满腔挚爱的护理事业。18年来,杨晓玲获得的荣誉无数:自治区护士岗位创新技能大赛第一名、全区五一劳动奖章、全区技术能手、自治区青年五四奖章 ……

  “荣誉代表人民对我的工作的认可。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我选择了护士专业,就选择了奉献和奋斗,患儿的健康就是对我的回报,我愿以爱心全心全意爱孩子,爱自己的事业,爱身边的同事,让大家感受温暖和爱。”杨晓玲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像妈妈一样的“杨一针”
一季度我区外贸进出口总值262亿元 同比增长11.2%
内蒙古2人荣获 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我区创新工作模式 打造“阳光仲裁”
感受劳动者的智慧
阿尔山市好森沟火场全面转入看守阶段
乌兰察布市成功申报举办2020年 全国马铃薯主粮化产业联盟年会
要闻简报
让五四精神在新时代放射新的光芒
阿拉善玉·观赏石文化节暨 交易博览会开幕
构筑生态长廊 擘画绿色旅游
呼和浩特至莫斯科定期直飞航班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