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莲
“水宝宝与盐捣蛋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水宝宝去哪儿,盐捣蛋就要跟到哪儿。河套灌区在引黄灌溉时,水宝宝和盐捣蛋同时被引入田间,这俩小家伙在一起开心地玩耍。可不幸的是,水宝宝被太阳蒸发掉了,盐捣蛋却滞留在土地里。于是,调皮的盐捣蛋将植物中的水宝宝拉出来,导致作物枯萎死亡,土地逐渐盐碱化。那怎样才能治理这个调皮的盐捣蛋呢?”
伴随轻快的音乐,来自巴彦淖尔市科技馆的科技讲解员张雪娇带来的《水宝宝与盐捣蛋的故事》,以生动拟人化的方式给大家讲解了水分、盐分和农作物生长的科学故事,一亮相就吸引了全场观众的注意。90后的张雪娇是科普工作战线上的一名新兵,也是第一次参加科普大赛,她的表现可圈可点。
4月26日,由自治区科技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科协、教育厅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内蒙古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在呼和浩特市圆满落幕。本届大赛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为主题,吸引了自治区相关部门、地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的近300名选手参与。
一场科普的饕餮盛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不是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来自乌兰察布市科技局的选手于丽莎语言生动、精神饱满,她把讲解选题聚焦智能手机,引发了许多在场观众的共鸣。随着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带来的一系列隐患令人堪忧。
“手机不仅阻碍了友情、亲情和爱情,还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我们的颈椎首当其冲。我们低头看手机时,相当于脖子上挂了一个60斤的小孩儿。”于丽莎告诉记者,要从正确姿势、锻炼颈部肌肉、调整枕头高度等方面来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大赛现场,选手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将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科学话题与道具、音乐、多媒体等多种展现方式相结合,用幽默、通俗的方式演绎科学。
有主持和讲解经验的选手闫广懋在台上讲起“你会察言观色吗”,通过图片比对与现场观众积极互动,他思路清晰,全程流畅,自信满满,为观众上了一堂明白晓畅的科普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终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像往届讲解选手一样,在这一届的赛场上,依然可见历史文化、自然环保类的主题讲解,洋溢着浓厚的人文关怀气息。
悠扬的马头琴声中,选手杨娟从蒙古包的建筑构造讲起,为观众带来一场关于蒙古族和蒙古包历史沿革的文化盛宴;选手刘诗扬的《沙漠变色记》、张雅楠的《保存种子,保护赖以生存的家园》等选题不仅呼吁人们热爱土地文化,关心空气与环境,言语间更是散发着文字之美。
整个比赛过程紧张而激烈,选手们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端庄大方的举止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赢得了阵阵掌声。
这是一场高水平的科普讲解展示和比拼,同时也是对我区科普传播者、讲解员综合素质的一次实际检验。选手们来自各行各业,既有讲解员,又有学生、医生、科技工作者。讲解的内容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选题不仅贴近热点、生动有趣,题材还十分广泛,覆盖气象、天文、地理、医学等各领域。
“讲解不易,特别是科普讲解更加不易。科普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所讲内容有足够精准的把握,同时还需要寻求通俗性和趣味性的协调统一,帮助观众在探寻理解科学含义的过程中,提高观众理解、欣赏和参与科学的能力,对他们产生立体、愉悦的认知影响。本场比赛的选手们台风稳健,仪态张弛有度,可见他们背后付出的努力。”内蒙古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学院副院长葛丽英教授对参赛选手们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好评。
同为评委的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树天教授,则向选手提出了一点建议与意见:“科普讲解通常涉及大量的专业名词,选手在表达上还可以更清晰一点,在展示方式上也可以更多样化、现代化,除了解说本身之外,适当增加一些视频、道具等,可以大大提高解说的感染力。只有讲解者本人与受众保持非常良好的接触、互动,才能引发他们的共鸣。”
做科普,科研人员不能缺席
据了解,本届“科普讲解大赛”是2019年内蒙古科技活动周暨全区第二十四届科普活动宣传周的重大示范活动之一。
自2015年开始,自治区科普讲解大赛已成功举办五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盟市和自治区有关部门踊跃参与,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普讲解人才,并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中屡获大奖,提升了我区科普讲解的专业水平和科普传播能力。
大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社会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同时,通过竞赛活动,为广大科普工作者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提升我区的科普传播能力。
科普讲解是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教育性极强的工作。在当今的科普场馆中,科学教育已经成为了职能中心,而讲解作为科学教育手段之一,内容有学术作为支撑,可以与学校正规教育形成互补。科普讲解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传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是实现科学普及的重要手段。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科普是创新的基石,科学普及可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和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思维的普及程度,从根本上决定其创新发展的水平高度。
作为“科学传播的第一发球员”,科研人员除了做科学研究外,培养更多的科学公民应该是他们最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一件事情。
“做科普,科研人员不能缺席。让更多有热情、有能力的科研人员投身科普,正是科普讲解大赛的意义所在。”自治区科技厅副巡视员云涛表示,科普讲解员是科普工作面向公众的窗口,是科学思想的传播者,当科研人员、科普讲解员用通俗易懂地方式将科研成果描述与传播出去,将其变成参与和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积极推动自治区科技创新以及科学普及事业健康发展,自治区的创新发展也就具备了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