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千年古城遇上现代科技……

悬挂在墙上的陶器碎片
红山文化博物馆馆长林杨介绍二道井子遗址发掘过程
遗址复原沙盘
  □文/图 本报记者 徐跃

  二道井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是与中原夏王朝北方青铜文化同时期的遗址,该遗址是全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和土质城堡。

  二道井子遗址历经千年,房屋地面、门窗、通风口等都保存完好,整个遗址聚落要素齐全。环壕围绕着城墙,城墙环护着院落,整个城堡布局井然有序,具有完整的古城体系。

  如今,遗址之上已经建立起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考古人员运用现代技术完整保存了遗址原貌。对二道井子遗址的开发与保护,不仅为研究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聚落形态、社会结构等方面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人们开启了进入千年古堡的时空大门。——编者

  二道井子遗址,人们美誉其为“东亚保存最好的废墟”。4000年前,我们的原始先民在这里居住劳作,他们在此建造了生产、生活的完整聚落,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开创出文明的先河。

  从“大灰包”中发掘遗址

  二道井子遗址坐落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二道井子村,这里多浅山丘陵,河流密布、黄土丰厚,是古代先民们繁衍生息的理想之所。

  早在196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刘观民先生、徐光冀先生就对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进行考古调查,并命名了夏家店文化。1963年,刘观民等人对红山区兴隆街蜘蛛山遗址进行发掘。发掘出由远到近的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战国到汉初5个不同时代相互叠压的地层,明确了5种文化的相对年代和地层关系。二道井子遗址属于典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

  二道井子遗址是1986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的,当时文物工作者在赤峰城区南发现了一处由灰土堆积而成、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遗址。根据地表采集标本,判断是一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被初步定名为“大灰包遗址”。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其进行了重点复查,为与红山区其他遗址相区别,更名为“二道井子遗址”。

  红山文化博物馆馆长林杨介绍:“因为土遗址的保护至今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所以,当时并没有急着进行挖掘。直到2009年,为了配合赤峰到朝阳的高速公路建设,线路选址正好经过该遗址。当时的想法就是把遗址发掘完成后线路由此经过。然而在发掘的过程中,无论是从它的规模还是从完整程度上来看,它的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当时领导专家开过多次论证会,决定把这处遗址保留下来。高速公路在遗址的下方,以隧道的形式通过。”

  从2009年4月开始,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曹建恩带队,对该遗址进行考古挖掘。目前已探明面积5万多平方米,共清理出环壕、城墙、院落、灰坑、窖穴、墓葬等遗迹单位710余处,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500余件。

  发掘过程中,二道井子遗址深厚的地层堆积、保存完整的建筑居址,以及所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2010年,二道井子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2009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三五”规划期间,国家文物局在40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把二道井子遗址作为重点保护的150处大遗址。2016年3月,被自治区文物局公布为自治区考古遗址公园,同年10月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计划》。

  保存完整的古城体系

  二道井子整个遗址是按照墓葬区、作坊区、窑址区、居住区(河道)有序排列组成。城内是由街巷连接起的大小不等的院落,院落内有土坯垒砌起来的圆形房子,分主房、配房。房屋前后有储存粮食等物品的窖穴和盛放垃圾的灰坑。一条条1米多宽的蜿蜒街巷,将不同的院落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城体系。

  墓葬区共发现墓葬268处,当时并没有棺和椁的概念,葬式均为竖穴土坑墓,简单来讲就是挖一个土坑,将人平放进去。墓葬区还发现了二次葬,可能有迁坟的现象,还有叠压葬,将两个不同的墓葬叠压在一起。墓葬除少数朝向不同以外,其余大多数是南北走向,排列比较整齐,说明经过了统一规划。

  作坊区位于居住区的南侧,共发现4处烧陶器所用的窑址,当时的先民们已经统一生产生活中所用的陶器。

  整座遗址是由环壕、城墙以及城内建筑3部分组成。环壕与城墙是庞大而重要的防御设施。环壕平面大体呈环状椭圆形,南北长约190米,宽约140米,剖面大体呈“V”字形。壕内的堆积物并不多,底部也未见淤土的痕迹,说明当时应该是一个干壕。到了后期将壕内注入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护城河。

  遗址中的圆形建筑就是当时先民们所居住的房子。城内共有早中晚不同时期的房址149座,除了2座半地穴式建筑,其余均为地面式建筑。

  怎么判断它是房子呢?需要具备几点要素,第一是有门,第二是有灶,第三是有踩踏面。二道井子遗址的房子有3种建筑方式,第一种是用土夯砌起来的房子,类似于土墙;第二种是用土坯垒砌起来的房子,类似于砖房,当时的先民们已经学会了三七错缝这种建筑方式,直至今天,我们依旧沿用这种建筑方式;第三种是被我们称为“被绳捆绑的房子”,它的建筑方式类似于今天的混凝土浇筑。

  早期房址并没有回廊、隔断、院落,只有一个圆形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到了晚期,房址就产生了一些变化,在主房外围还有一圈回廊,回廊用于保暖,回廊中间出现了横向短墙打的隔断,隔断的作用是用于储存一些粮食作物或者生活用品。

  “考古人员在清理最上层房址时,发现很多房子已经住到了城墙的上面。一般来说,不可能把房子建得比城墙还要高。可见,他们是在一次次把房子推倒重建的过程中,地势也一点点地被抬高,所以就住到了城墙的上面。你可以看到早期房址下面叠压着房子的痕迹。所以当时的人们已经存在宅基地的概念,这是一个文明的开始。”林杨说道。

  在遗址中还有一个祭祀址。在祭祀址中发现了一个儿童的遗骨。这具遗骨是整个居住区中唯一一具遗骨,所以学者们判断它是一个祭祀址,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庙。判断是否是城市,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看它是否存在祭祀址,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二道井子遗址曾经是一座城市。

  用科技包裹古老文明

  林杨说:“虽然二道井子遗址在所有夏家店遗址中,面积不是最大的,但是从保存的完整性,以及遗址内容的丰富性来讲,它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

  在二道井子遗址发掘过程中,来自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遗产研究院、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各省市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考古专家学者,以及美、日、蒙古等国学者先后来到工地参观考察,对遗址的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遗址今后的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2015年,在二道井子遗址的基础上建设了一座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这是国内不多见的气膜屋顶建筑博物馆,它把遗址全部纳入到博物馆当中,形成了一个长达137米的巨大室内展厅。这种现代科技感十足的轻体气膜结构,具有大跨度和良好的密闭功能,能将文物环境与外界干扰完美隔离。

  走进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宽阔、高大、肃穆、庄重的序厅,带给参观者一种想要一窥究竟的强烈欲望,展墙和飞屏等设备将发现遗址、瞩目遗址,到保护遗址的全过程一一展现在人们眼前。从二道井子的复原沙盘中,可以看到整个遗址是由墓葬区、作坊区、窑址区、居住区有序排列组成。

  展厅中没有一根柱子和横梁的设计,让参观者从视觉上有一种置身遗址之中的感觉。通过一张张美轮美奂的照片,一段段珍贵的历史视频资料,以及裸眼3D电视和文物展示,重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全过程,帮助参观者唤醒4000多年的古老记忆。目前,建成不久的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已经面向广大参观者正式开馆。

  “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在保护、阐释、展示、传承文化为核心的基础上,还具备生态、科研、教育以及文化娱乐等功能。这里已经成为古文明与新时代拥抱的文化结合点。”林杨说。据悉,二道井子考古遗址附近还将不断完善附属服务设施以及开展景观绿化等工作。

  二道井子遗址下,G16丹锡高速公路上的车辆来往穿梭。这座躺在高速路上的古老文明,正与时代拥抱 、与科技接轨,它来自遥远的过去,必将驶向更远的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摘登
   第06版:文艺评论
   第07版:文化
   第08版:彩虹
当千年古城遇上现代科技……
五四运动在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