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博物馆之城 推动鄂尔多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鄂尔多斯博物馆。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
鹰形金冠
铃首型青铜短剑。
羚羊形青铜杆头饰。
萨拉乌苏文化遗址。
秦直道遗址。
  □郭成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将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届时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今年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根据自治区文物局的整体安排,2019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自治区主会场活动在鄂尔多斯市举办。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承办主会场活动,为全面展示近年来鄂尔多斯博物馆事业建设成就。

  被誉为“众多宫殿”的鄂尔多斯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位于黄河流经的“几”字弯腹地,称之为“河套”;从西南依次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包头市为邻;与山西省隔河为界,与陕西省毗邻接壤。

  鄂尔多斯市的土地面积为8.7万平方公里,海拔850—2149米,人口200万,其中蒙古族19.9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地级市。境内有沙漠、丘陵、草原、山地和河湖相冲积平原等多样地形,晚更新世以来,这里气候湿润、植物茂盛、河湖众多、生机勃发。 

  鄂尔多斯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7万年前“河套人”就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这里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鄂尔多斯市作为历史上草原丝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蒙元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之地,更是“一带一路”建设面向俄罗斯、蒙古及中亚地区重要的开放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河套文化、草原文化、青铜文化和蒙元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鄂尔多斯市境内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遗址点1000多处,拥有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朱开沟文化遗址、战国秦长城、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成吉思汗陵、秦直道遗址等1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伊金霍洛旗郡王府、准格尔旗城壕城址、杭锦旗扎尔庙古城遗址、乌审召庙等65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建设博物馆之城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以博物馆之城建设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厚的精神食粮。打造博物馆之城,就是充分整合资源,形成集群发展优势,使博物馆融入人们的生活,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推动博物馆与旅游业有机融合,将进一步提升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品质。”在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局局长赵子义眼中,打造博物馆之城让文物资源“活起来”,对提升鄂尔多斯市城市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鄂尔多斯市人民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抢抓机遇,率先走出一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经济建设步入快车道,人均GDP处于全国领先位次,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物保护、考古发掘研究及博物馆事业蒸蒸日上,目前全市文物管理机构10个,在册博物馆(纪念馆)28座,考古研究机构1个,形成了市、旗区两级管理网络,逐步建立的市、旗(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四级文物保护网络,基本做到了全覆盖,鄂尔多斯市文博机构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目前,鄂尔多斯博物馆逐渐形成集群发展态势。经过积极的努力,鄂尔多斯博物馆、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准格尔旗博物馆、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乌审旗博物馆等国有市级、旗县级博物馆相继建成开馆,成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蒙古族历史文化博物馆、鄂尔多斯市农耕游牧文化博物馆、泰发祥博物馆、雍贵艺术博物馆、马文化博物馆、日兴红色文化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异军突起,撑起半边天。

  随着国家免费开放政策的实施,鄂尔多斯将博物馆免费开放与公共文化服务紧密结合,围绕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等场馆和古迹的文化服务持续得到提升,管理逐步趋于规范科学,观众接待量每年都在稳步上升。以市级服务窗口为例,一级馆鄂尔多斯博物馆,二级馆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两个新建场馆,每馆均设有2—4个常规展览,每年开办10个左右临时展览和2—5个对外交流展;具有完备的服务设施,商品售卖点和服务人员,两馆截至目前共接待参观者80多万;全市各馆持续开展传统节日宣传教育活动,惠民活动,流动博物馆活动,以及主题沙龙等特色专题活动;大力推进中华文明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主推“互联网+中华文明——智慧博物馆+社区”项目,整合线下、线上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旅游多方融合发展;积极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讲解员整体水平,志愿者队伍建设日益发展巩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持续提升中逐步走向完善,文化旅游建设发展和文物保护实行通盘规划、将“保护为主,合理利用”贯穿于文化建设之中,逐步形成以文彰旅,以旅促文的服务局面。

  鄂尔多斯市围绕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等开展的文创工作,已逐步在区域内及周边形成相当的市场份额。以蒙古族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和品类较为完备;传统历史文化,包括青铜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最具特色。2014年11月,文创产品“青铜器衍生水果刀叉”荣获第六届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2014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优秀奖”;2015年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文创产品在乌海市,参加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与旅游融合主题活动中,荣获该届文化产业创意大赛金奖;2017年9月,“匈奴金冠系列茶具”在内蒙古首届民族旅游商品博览会和民族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获得银奖;2016年鄂尔多斯青铜器衍生系列文创产品荣获首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会银奖,获得了行内一致的赞誉。

  以博物馆之城建设带动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这既为建设博物馆之城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建设博物馆之城提出了全新要求。鄂尔多斯市十分重视藏品的收藏与保护,藏品日常养护常态化,科学的藏品保护环境营造工程项目稳步推进,内蒙古中西部文物养护中心建设有序开展,对区域文物保护形成有效的支撑。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在考古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诸如:《鄂尔多斯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朱开沟——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发掘报告》;《成吉思汗祭祀文化》《远祖的倾诉——鄂尔多斯青铜器》《鄂尔多斯史海钩沉》《鄂尔多斯文物考古文集》(第三辑)《漫漫丝路 泽遗百代--草原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粹》《阿尔寨石窟寺》《鄂尔多斯岩画》《农耕 游牧·碰撞 交融—鄂尔多斯通史陈列》《八百年不熄的神灯———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竞技 游戏——历史上的北方少数民族体育》《北方草原古代壁画珍品》等一批研究成果面世。

  2003年——2019年,鄂尔多斯市先后举办了纪念“河套人”发现八十周年学术座谈会;纪念萨冈彻辰诞生四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秦直道与草原文化研讨会;萨拉乌苏国际学术研讨会;鄂尔多斯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蒙古学·阿尔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鄂尔多斯青铜器与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北方草原通道国际学术研讨会;北方草原古代壁画艺术保护与研究国际研讨会;纪念“河套人”发现95周年学术研讨会等系列学术研讨会;积极参与馆际联盟建设与学术交流;策划拍摄了《马背上的青铜帝国》《神秘的草原石窟》《非遗中国、鄂尔多斯》《成吉思汗的灵榇西迁》等纪录片,有些已经在央视播出。

  鄂尔多斯市接受捐赠并建立了《钱学森图书室》《乌恩岳斯图图书室》和《田广金、郭素新图书室》等名人图书室;广泛参与国内外专业学术研讨会,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而且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互联网+中华文明——智慧博物馆进社区”的开展,博物馆网站、移动端建设等,持续推动传统与现代融合,将鄂尔多斯市灿烂悠久历史文化的研究、宣传和交流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 

  2007年,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2018年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馆长王志浩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个人”,体现了国家对鄂尔多斯市文物保护事业的肯定。   

  半个多世纪的鄂尔多斯市文博事业发展有目共睹的,收获也很大,有些成绩走在了前列,有些成绩填补了空白。然而在奋进中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制约瓶颈和困难,未来的发展,依然存在较大的挑战,鄂尔多斯市文博人将直面全市文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难而上。

  以博物馆之城建设 实现文化旅游创新发展

  鄂尔多斯市将立足地区实际,充分挖掘发展优势,以先进的理念、开放的姿态、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吸引优质博物馆资源集聚,盘活存量、加快增量,力争在2025年全市建有100家以上各类博物馆,基本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把鄂尔多斯市建设成具有鲜明民族地域特色的“博物馆之城”。

  积极构建完善的博物馆体系。重点建设行业博物馆、专题博物馆。重点打造以萨拉乌苏、乌兰木伦、朱开沟、秦直道、历代长城以及鄂尔多斯青铜器等考古遗迹、文物为主的遗址公园和历史文化博物馆;以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婚礼、“走西口"文化、蒙古族服饰、餐饮等为主的民俗文化博物馆;以煤炭、天燃气生产转化、羊绒、陶瓷加工、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文明博物馆;以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及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建设为主的商贸流通博物馆;以沙漠治理、环境保护等为主的生态文明博物馆;以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鄂托克前旗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鄂托克旗中共桃力民工委旧址为主的红色文化博物馆(教育研学基地)。创新建设特色博物馆。利用鄂尔多斯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土地资源相对宽松等优势,推动博物馆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加强与国内民藏机构、文化产权交易机构的战略合作,推动引进民居博物馆,开发建设艺术品交易平台,设立艺术品拍卖中心,实施鄂尔多斯“博物馆100”项目,打造一批兼具博物馆功能与特色主题酒店功能的古民居博物馆,破解冬季旅游困扰,实现全域、全季“吸引人、留住人”的目标,使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取得突破性发展。

  全面提升博物馆展陈水平和服务品质。充分利用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文物价值挖掘、研究和展示上下功夫,在完善提升现有常规展览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专题展览、主题展览,进一步增强展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积极打造智慧博物馆,加快建设“互联网+中华文明”——鄂尔多斯智慧博物馆与社区项目,通过互联网传媒,借助大数据平台,深入社区、学校,延伸于手机终端,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随时随地参观体验、学习观摩,充分发挥文物的科学教育和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用户体验”,让博物馆变得“有趣起来”。加快组建区域馆际联盟,加强与周边盟市在陈列展览、数字信息、馆藏文物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互帮互助、促进文化交流,重点推出《草原·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粹展》《鄂尔多斯青铜器特展》《八百年不熄的神灯——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等精品展览和对外交流品牌项目。

  不断丰富博物馆旅游产品,完善博物馆旅游服务功能。结合鄂尔多斯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非遗传习所等纳入全域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完善博物馆旅游服务功能,统筹规划、统筹开发、统筹宣传,提升博物馆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文创产品研发力度,拓展文化文物单位职能,在履行好公益服务、确保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的前提下,充分调动文化文物单位的积极性,加强文化资源系统梳理和合理开发利用,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能力,推动文化资源与现代生产生活相融合,以地方代表性文化文物为原素,设计研发集文化性和个性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品,实现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有效提升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产品的内涵和质量。

  文物保护与利用任重道远,鄂尔多斯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以博物馆之城建设为新起点,开启博物馆事业新征程。  (本版图片均由鄂尔多斯市文化旅游局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公告
   第08版:内蒙古公安
打造博物馆之城 推动鄂尔多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