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包头感受文明和谐的养老“画风”

  □本报记者  刘向平

  “喂,这儿是12349便民为老服务热线吗?我是昆区锦绣嘉园21栋3号的廖秉德,想请你们来我家擦玻璃,多少钱?”

  “大爷,您可以免费享受由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服务人员一会儿就到,请您稍等片刻。”话务员安乌云一边接听电话,一边下单派发任务。

  十几分钟后,包头钢兴家政服务公司员工于清来到廖秉德老人家。她穿上鞋套,拿出毛巾、清洁剂、铲子等工具,不到一个小时,就将所有玻璃擦得一干二净。

  廖秉德老人说:“这是我第二次给12349打电话了,她们每次来得及时,又服务得很好。”

  同样对服务满意的还有杨成爱老人,她身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经常求助“12349”这个平台,寻求做饭、量血压、按摩等服务。

  “12349”便民为老服务平台是由包头市民政局每年出资200万元、昆区政府免费提供场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社会组织建设运营的一家综合性服务平台。自2011年建成以来,平台日均接入电话量400多个,成功派单30多万个,处理政务咨询2.5万多起,发展、整合后台服务企业1267家,录入60岁以上老人信息35.2万人。

  “12349”负责人付月英介绍说:“这个平台共开展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法律援助、旅居等10大类72项服务,基本可以满足居家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几年来,包头市累计投入650多万元,为符合条件的老人购置孝心手环8万条、专用话机5600部、电子保姆1.88万台,通过与“12349”平台有效衔接,极大地拓展了服务功能。

  包头作为自治区老工业城市,近年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的发展态势,全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47.3万,占户籍人口的21%,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和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包头市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扩展养老服务市场,全力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目前已形成普通型、护理型、标准型和医养结合型等各具特色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新格局。

  初夏的一天,记者在青山区哈达社区“老少乐园”看到,这里有家庭益厨坊、御康养生馆、家庭教师、心理咨询室、家庭护工、家庭管家6个功能区。老人在这里可以吃饭、养生,度过闲暇时光。负责运营的弘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高峰告诉记者:“这是自治区首家老少乐园,社区的老人和孩子都能享受到综合家庭服务,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在御康养生馆里,马俊萍老人一边做着足疗,一边和邻居拉着家常,转眼间就到了午饭时间。她来到家庭益厨房,红烧猪尾、爆炒三丁、香菇油菜,另加一碗米饭,9元钱一份套餐就是她的午饭。她说:“这儿的饭菜不仅便宜,还干净可口,做理疗更便宜,我刚才做的足疗才花了1块钱。”

  “怎么这么便宜?”记者问。

  “这座300多平方米的老少乐园,场所由社区免费提供,水、电、暖等费用都不用交,成本降了,运营费自然就降了。”高峰回答。

  据了解,“老少乐园”为社区居民提供早、中、晚三餐,凡是老、少、贫、残、优抚对象,每人每份4至9元套餐,其余人员每份25元。每周还邀请包头四医院不同科室专家前来轮流义务坐诊,每天还有2至3名教师免费给孩子们辅导作业,这样,老人们就再也不用为做饭、照顾孙子辈这些家庭琐事发愁了。

  现在,“老少乐园”在包头有3家连锁店,500多名老人正在常年享受服务。近日青山区又决定,今年再建10家店,实现各街镇全覆盖。

  青山区的“老少乐园”不仅服务了老人,还兼顾了孩子,而昆区实施的智慧养老则用上了高科技。在钢32号街坊智慧养老社区,运营商在“互联网+智慧养老”的基础上引入PPP模式,打造了国内首家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养老服务平台。“i吾之家”云平台、健康小屋一体机、智能穿戴设备、满意度评价机、高清数字电影机五大智慧亮点,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让社区老人尽享科技化、信息化带来的智慧养老服务。

  包头在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同时,机构养老的建设也在快速推进。5月19日下午,记者在惠德老年综合养护院看到,室外鲜花争奇斗艳,室内花团锦簇,老人们在花海中悠然自得。

  93岁的呼市籍老人高琪说:“我去好多地方考察过,都没有这儿好,所以就选择来这儿安度晚年了。”

  负责人牛丽宏介绍说,像这样的养护院他们在包头开了5家,共有800多个床位,全部爆满,供不应求。

  兴胜老年公寓负责人胡忠认为,老年人观念的转变是撬动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的主因。他说:“过去,人们的观念是养儿防老,现在,老人们大都不想给子女添麻烦了。”

  统计显示,包头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场所410个,设置养老床位数1.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6张,养老机构月平均入住人数7000多人。

  城市的养老服务日趋完善,那么农村的怎么样呢?

  包头市民政局调研员王丽萍告诉记者:“我市现已建成77家农村牧区养老服务站和103座互助幸福大院,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体系。”

  5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石拐区吉忽伦图苏木爬榆树嘎查互助幸福大院,只见8栋黄色砖房在一排排松树和太阳能路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靓丽。村党支部书记刘文义介绍说:“这里共住着53户85位65岁以上的老人,分别是五保户、空巢老人、残疾人和低保户,他们都是采取邻里间互相照料的方式,在一个大院相对独立的生活。”

  包头市民政局长云港认为,无论是老年人的观念转变,还是邻里间的互帮互助,都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文明,体现的是社会的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公告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观察·兴安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益广告
去包头感受文明和谐的养老“画风”
■信息群
积极防治虫害保护返青草原
塞外杏花村
呼和浩特市:绷紧“五根弦”严防中考命题环节腐败
锡盟“带薪休假”的2.2亿亩草场披上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