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气象服务 开启大蒜“智慧”耕种

  本报记者  石向军  实习生  石瑶

  进入夏季,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意盎然,大蒜秧苗长势旺盛。大蒜种植户许贺春高兴地说:“本来正准备浇园子,幸亏气象局在微信群提前发布了降雨信息,大蒜缺水不行,这两天的雨下得太及时了。”

  在五三村,气象服务与蒜“结缘”早已成为佳话。自2016年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五三村以来,人工干预大蒜生长环境,改变了蒜农靠经验种植的历史。村党支部书记陈德泉告诉记者:“以前村民都是依靠土办法、老经验种植大蒜。自从用了小气候仪,无论种收全程都是科学管理,产量提高了,大蒜品质也上来了。”

  今年,在中国气象局资金扶持下,五三村通过土地流转,首次将田园大蒜移栽到大田种植。“今年先试种50亩,来年再扩大面积。因为种植1亩园田大蒜纯收入1万元,比种玉米效益高,村民积极性都很高。”陈德泉说。

  据中国气象局派驻五三村驻村第一书记侯俊介绍,今年气象部门以五三村为试点开展紫皮蒜气候品质认证,在原有气象特色服务基础上,为农特产品注入新的气象科技元素,增加紫皮蒜卖点。

  内蒙古聚美恒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树辉深有体会:“气象专报对我们太重要了。今年多场大风天气,我们都提前做好了防范工作,损失降到了最低。”据他讲,气象部门还为他们量身定做“直通式、针对性、智慧型”气象服务,保证了产量提升、效益最大化。

  为进一步完善设施农业园区气象服务,今年气象部门又着手在更加精准上下功夫。突泉县气象局副局长尉德康说:“接下来气象部门将建立园区大棚气象预报模型,对大棚内通风时间、揭盖帘时间进行预报,大棚种植户可以根据预报智能设定时间,做到既能把预报利用好,也能把设备利用好,从而提高大棚种植效益,增长农民收入。‘智慧’耕种让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出彩
   第08版:地方·盟市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益广告
鄂托克旗:“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的暖心答卷
今年我区将完成 5万户牧民厕所改造任务
气象服务 开启大蒜“智慧”耕种
“我家暖棚今年要丰收啦!”
敖汉旗供销社 为农服务唱主角
“挣钱顾家两不误”
◎消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