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丽资源”变为“美丽经济”

生态宜居乡村在首府崛起

乡村美如画 初夏,东乌素图乡村环卫工在幽静的路上工作。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发挥生态环境的区位优势,坚持治理好、绿化好、改善好、保护好大青山前坡生态环境,把乡村建设成宜居宜游的生态后花园,沿大青山前坡6个村被评为自治区生态村。本报记者 马建华 摄
  本报呼和浩特6月10日讯  (记者  刘洋)时值初夏,走进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小桥流水、花红柳绿、游人如织,这座知名“网红村”在呼和浩特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华丽变身,用别致精巧、干净整洁的环境引来四面八方的游客,村民日子也随之更红火了。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惠民生、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发展工程,对于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让广大农村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促进和保障作用。”去年,呼和浩特市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呼和浩特市实际,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举措,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最新数据显示,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已投入3000万元引导资金,启动70%行政村综合整治工作,完成13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改造,完成改厕1604户;投入1556万元,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98.2%、公共照明设施覆盖率达到93.4%、村庄绿化率达到55%。

  “我们村可不是从前的脏乱差了,现在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游景区村。”说起村子的变化,赛罕区黄合少镇石人湾村村民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说句不好听的,以前我们村垃圾靠风吹、污水靠阳晒,现在,你在村里走一走,道路干净、渠水清澈、农家整洁,看着心情舒展,感觉日子都有奔头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多面广,每个村子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因地制宜、因需施策是出发点。为此,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通过项目实施,不断改革创新、完善制度,积极探索属于自己的新模式。

  目前,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都出台了各具特色的农村垃圾管理、污水处理等制度规定。同时,通过完善镇村管理机构、保洁队伍,探索建立了资金保障、考核督查等机制,有效推动整治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村里有了垃圾桶并配上保洁员,环境在变,村民的生活习惯也在改变。每天早上,赛罕区黄合少镇美岱村村民都会拎着垃圾桶,出门把垃圾倒进垃圾池。

  “现在,我们负责的乡村保洁模式跟城区的模式一样。”北京惠丰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李刚介绍说,“我们负责的区域,垃圾实行日产日清,清运车每天进村清运。”

  目前,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基本都聘请专业保洁公司负责农村道路清洁和垃圾清运,基本形成农村清扫保洁责任区域全覆盖。

  “这水冲厕所又干净又卫生,关键还方便,我们现在跟住城里一样。”赛罕区榆林镇河南村村民赞不绝口的“厕所革命”是该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破口。通过拆除、改造旧旱厕,为每家每户装上了抽水马桶。

  “‘厕所革命’既方便了村民,又解决了游客如厕的难题。不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更是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赛罕区榆林镇河南村驻村第一书记苏依勒感慨良多,人居环境的改善极大地丰实了村民的钱袋子,我们正在加速将“美丽资源”转变为“美丽经济”。

  今年,呼和浩特市全面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推进粪污、废弃物、秸秆有效循环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开展农村污水治理行动,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镇延伸;加强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处置,动员村民做好环境卫生管护,保护乡村自然景观风貌。一批生态宜居,心向往之的首府乡村正在破茧成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8版:草原足球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广告
生态宜居乡村在首府崛起
■信息群
“草原额吉”牵手“爱心宝宝”
让绿色草原与蓝色海洋相拥发展
兴安盟树起城市党建“红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