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里升腾着希望,日子就是甜的

◎吴增士(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蛮会镇红旗村驻村第一书记)
  (本报记者  韩雪茹)

  2019年3月6日  晴

  贺富贵一大早来村委会找我时,一脸的喜悦之情。他这次来主要是告诉我一个好消息:5只母羊下了16只羊羔。我感叹了声:“这些基础母羊,还真给力。”

  聊天时,贺富贵的老伴儿贾爱兰感慨,羊多了,羊槽都不够用了,羊吃料的时候就显得特别拥挤。我和贾爱兰说,不要为买新羊槽的事儿发愁,我们这些帮扶干部一定会想办法的。

  上午走访入户时,我特意到贺富贵家看羊。经过两年的发展,10只基础母羊已经发展到18只,还有十几只羊羔四处撒欢,羊槽里除了挤着吃草料的羊,还有一些扶贫红公鸡在旁边争食。

  回想2017年,我们去贺富贵家走访,进门只看到一个偌大的土院子和一头独自啃着杂草的毛驴,残草断木杂乱地堆放在院子里,房子也破烂不堪,屋顶、墙壁都有大片脱落的墙皮。

  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政府花费14407元为他家维修、加固房屋,让老房子旧貌换新颜。我们申请1万元为贺家新建羊圈,并先后送来10只基础母羊,通过繁殖羊羔帮助贺富贵建立养羊长效机制,如今贺富贵家已经繁殖到大小30多只羊,还卖了10只羊羔,收入6000元。贾爱兰感慨:“一下子就有6000元收入,真好,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劲儿。”

  如今,贺富贵家存栏羊30多只、鸡20只、猪7只、公山羊1只。看着老贺家热热闹闹的院子,我不由得感慨:只有做更多的实事,才能不辜负老百姓对我的期望。

  2019年3月19日  晴

  想致富,兴产业。然而,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成为乡村工作的难题。

  粗略统计,在红旗村种1亩大田,辛辛苦苦干一年,纯利润也就1000元左右。很明显,这种传统种植已经不能满足村民的发展需求。村民们渴望有个致富新路径,这就需要告别传统种植,转型发展。

  我今天挨家挨户走访入户,聊的就是这件事儿。

  如何转型?我多次开会,反复走访入户,征求贫困户的意愿,并结合红旗村的实际情况,决定通过简易大棚种植香瓜、发展庭院经济和钙果种植,走一条稳定的脱贫致富路。

  这不只是发展问题,更是关系信心的事儿。只是没有想到大多数贫困户惧怕困难,比较犹豫,不敢涉足没种过的品种。还好有3户人家站出来,愿意试种大棚香瓜,在这3户的带动下,又有几户逐渐由犹豫倾向于试种。

  村民黄连平说:“这样吧,今年我先试种,看看水土适应情况和大棚香瓜收益情况。大家在这一年里多学习这方面的技术,多参观我的试种点,如果收效不错,明年咱们携手致富。”说干就干,黄连平规划了6亩土地种植大棚香瓜,购买大棚设备、实地安装、选购香瓜苗、栽种瓜苗,忙得不可开交。

  驻村以来,我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虽然又忙又累,但心里升腾着希望,日子就是甜的。我也一直在思考:脱贫,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脱贫,更是信心与精神上的脱贫。如何让老百姓既有发展的外在动力,又有脱贫的内生动力,我们这些驻村干部还要继续探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
~~~◎吴增士(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蛮会镇红旗村驻村第一书记)
~~~
~~~◎讲述者: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赛音乌素嘎查嘎日玛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8版:地方·旗县
   第09版:国内新闻
   第10版:悦读
   第11版:文摘
   第12版:公益广告
“他们是咱脱贫的领头雁!”
扶贫车间村头建
功夫下得深 心才贴得近
心里升腾着希望,日子就是甜的
【集萃】
幸福向我家频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