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蛇如何变成了白娘子

北京京剧院演出《白蛇传》。
京剧《断桥》,梅兰芳饰白娘子,梅葆玖饰青儿。
杭州西湖雷峰塔。
  白蛇传说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明代《警世通言》奠定故事基础

  白蛇故事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宋代短篇小说集《太平广记》收录的唐传奇《博异志·白蛇记》,据说记载了最早的白蛇故事。根据这一记载,白蛇传说的情节是,年轻男子与白色巨蛇幻化而成的貌美白衣少妇邂逅相逢,最后归来惨遭横死,白蛇在唐宋人们的心中还是个可怕的妖怪。

  明嘉靖年间洪楩编印了《六十家小说》,其中收录的《宋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讲述了一个更为详尽的白蛇故事:宋孝宗年间,岳飞麾下奚统制官之子奚宣赞在临安遇到3个女子,其中有一位着白衣的美貌妇人,与奚宣赞成婚两次,结果却是一个吃人心肝的白蛇妖怪,后来奚宣赞的叔叔奚真人为救侄儿,请来神仙将白蛇及另外两个妖怪收服,用石塔镇于西湖中。

  今天谈《白蛇传》,必然要引出明末冯梦龙编著的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其二十八卷刊载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篇小说讲宋朝时有千年修炼的蛇精化为人形,起名白娘子,与西湖千年青鱼精(而非青蛇精)化为的丫鬟小青相伴,在西湖出游时偶遇药商许宣,二人一见钟情、互相爱慕,遂结成夫妇。后来,历经许多危难是非,许宣乃知二人俱是妖精,十分恐惧,便拜法海禅师为师,法海将两个妖精收于钵内,镇于雷峰塔下,数年后许宣坐化而去。

  关于《白蛇传》故事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北宋时河南汤阴(现河南省鹤壁市)的传说。据传,许家沟有个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一条白蛇,为了报恩,这条白蛇幻化人形,嫁给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并用草药治病,因而影响了金山寺的香火,黑鹰转世的法海便迫害白娘子,后面的许多情节与今日之《白蛇传》故事大同小异。此故事后传播至江南一带,深受爱听本故事的宋高宗赵构的喜爱,这是宋元时期白蛇故事在杭州一带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明朝有一位叫田汝成的官员的作品《西湖游览志》,详细介绍了西湖上雷峰塔历史,也提到“俗传湖中有白蛇、青蛇两怪,镇压塔下”。此说早于冯本《警世通言》。

  清代白蛇“变身”贤淑白娘子

  历史上雷峰塔因塔砖被盗而倒塌

  白蛇妖气渐褪,变得颇通人间情意,而发生质的飞跃,应该是从清初的几本传奇开始。最主要的作品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方成培创作的传奇《雷峰塔》,他将白娘子塑造成了一个温柔善良、对爱情忠贞不渝,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可爱形象,而许仙从那个自私的男人变得颇有人情味儿,法海则成了多管闲事、憎恨美满婚姻、心理扭曲的角色。

  此外,弹词宝卷也是白蛇故事的源头,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有弹词《义妖传》(又名《白蛇传》),后演绎出多种版本,清同治年间有署陈遇乾原稿,陈世奇、俞秀山评定之本。在流传中,白蛇的妖气越来越弱,已经非常有人情味。

  从宋代到明清,白蛇的故事都与雷峰塔有关,后来又发展出了“雷峰塔倒塌”的情节。历史上的雷峰塔自然没有镇压过蛇妖,却确实屡遭磨难、最终倒塌。雷峰塔位于杭州西湖之南夕照山的雷峰上,为吴越国王钱椒因得子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所建。明嘉靖年间,倭寇拢境怀疑塔内藏有明兵,放火将塔檐等木结构件焚毁,空留下一座残缺的五层砖塔。更不幸的是,当地人误以为塔砖可以避邪祛病,于是挖砖头偷砖不止。1924年9月,一声巨响,砖塔倒塌,后在砖塔孔内发现藏有《宝箧印经》,记载了建造的时间及缘由。2002年,政府在原址上重修了雷峰塔,再现其风貌。

  京剧《白蛇传》的诞生

  田汉的浪漫改编使之大获成功

  最初演出的戏曲《雷峰塔》是昆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白蛇传》是以京剧与昆曲联袂演出。1921年,上海的周信芳演出全本京剧《白蛇传》。1943年,田汉重新改编了《白蛇传》,命名为《金钵记》,这一版本大获成功,蜚声海内外。改编后该剧主题虽仍是蛇与人相恋,但是田汉将白蛇故事中那些残余的邪恶恐怖气氛一扫而光,赋予白、青二蛇以纯真善良的人性内涵,而许仙也有了温柔儒雅的情怀。1950年,田汉再修改,更名为《白蛇传》。(据《北京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8版:地方·旗县
   第09版:国内新闻
   第10版:悦读
   第11版:文摘
   第12版:公益广告
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奋斗前行
“乘‘东风’展‘红旗’”背后的故事
比“学霸”更牛的是 “学神”
婴儿天生爱利他?
脱发为何男女有别
白蛇如何变成了白娘子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