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德树人枝繁果硕 砥砺前行再谱华章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马莉雅  尤北红  白宇  蒙古乐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里,内蒙古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回顾以往,波澜壮阔;展望未来,重任在肩。内蒙古高校需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守初心,担当有为,写好新时代内蒙古高等教育的“奋进之笔”。北疆大学生专刊今起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望校史 筑梦远行”系列报道,展示内蒙古高等教育与祖国共成长的光辉历程。

  

  6月草长,百花竞放,北疆大地迎来盛夏,高校毕业季再次拉开序幕,内蒙古高等教育成果也进入一年一度的检阅期。隆重的毕业典礼在各大学府举行,师长送上真挚祝福,学子绽放收获笑容。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初,全区尚无一所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自治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有53所大学,其中8所建校半个世纪以上的高校分布在呼和浩特、包头、通辽,分别是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大学。几十年来,这几所高校为建设亮丽内蒙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内蒙古大学

  6月的内蒙古大学充满离别的气息,毕业生们忙着记录校园时光。看着这些青春的面庞,内蒙古大学校史校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专职办公室主任乔旺不禁回想起自己毕业时的情景。“内蒙古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那时候我们在主楼前拍摄的毕业照是黑白照片。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周恩来总理发出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教事业、支持建立内蒙古大学的指示,亲自批准为学校调配师资力量和设备。1956年开始,国家两年间累计投入371万元建设内蒙古大学,从北京大学等12所院校抽调教师组成教师队伍。1957年,一幢5层教学大楼矗立在校园里,成为标志性建筑。”

  1957年10月14日,内蒙古大学举行隆重的建校典礼,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兼任首任校长。他提出“双重任务”办学方针,即“一方面它与各兄弟高等院校一样地贯彻执行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高校,它就要担负起繁荣和发展内蒙古民族的文化和培养本民族的知识分子进行科学研究的任务。”内蒙古大学遵循这一指导方针办学,建校至今为国家输送了13万毕业生,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耀,“世界试管山羊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旭日干,中国工程院院士赵进财,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蒙古语言研究开拓者和奠基人清格尔泰等。

  现在的内蒙古大学已成为“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部省合作共建高校、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2018年成为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同时也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内蒙古师范大学

  6月13日,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史展厅完成整修对外开放,新增了2013年至2019年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

  漫步校史展厅,追寻厚重的发展足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伊始,迫切需要大量教师充实到教育战线中去。1951年7月,自治区政府决定组建内蒙古师范学院,任命内蒙古军政学院副院长左智为师范学院院长。克服找校舍、购设备、聘教师、招生等重重困难,1952年5月5日,内蒙古师范学院在乌兰浩特举行了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1954年8月,学院随自治区首府西迁至呼和浩特市。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2年建校30周年时,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并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大学。进入2000年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发展踏上新征程。截至2018年12月,学校已有赛罕和盛乐两个校区,有专任教师1350人,开设92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6个;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

  作为一所民族高等师范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在内蒙古,东自呼伦贝尔西到阿拉善,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牧区,哪里有学校,哪里就有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毕业生。60多年间,内蒙古师范大学培养输送了各类毕业生25万余名,他们秉承着“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奋斗在大江南北各行各业中。

  内蒙古农业大学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高度重视农牧业的发展,为了走出畜牧业发展落后、灾害多发、疫病流行的困境,创办高等农牧业教育机构迫在眉睫。1952年11月,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诞生,后发展成为内蒙古农业大学。67年来,内蒙古农业大学依托广袤的大草原、大荒漠、大森林,形成了以草原畜牧业为重点的办学特色,在自治区农、牧、林、水、草、乳、沙等事业的发展中,在农牧业高产高效、生态治理、乳品技术革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55岁的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韩国栋已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从教31年,据他介绍,学校于1958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草原专业,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培育出48个牧草新品种,占自治区育成品种的1/3,特别是草原1号、 2号、3号、4号苜蓿和冰草系列等品种,成为牧草生产和植被恢复的主推品种,有力地支持了自治区畜牧业生产和草地生态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永福介绍,内蒙古农业大学有亚洲最大的原创性乳酸菌菌种资源库,开创了国内乳酸菌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实现乳酸菌发酵剂的产业化,打破了多年来国外益生乳酸菌的产品和技术垄断。

  内蒙古农业大学已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各类人才15万余名,他们中很多人成为相关领域的行业精英。比如食品领域第一位国家杰出科学基金获得者张和平、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安玉麟、国家番茄育种专家尚春明、蒙草抗旱公司董事长王召明……他们让农牧业产业化向着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方向大步迈进。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出生”于1951年,前身是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1958年在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支援下成立内蒙古工学院。1993年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校遵循“博学躬行,尚志明德”的校训,肩负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68年来,唯实尚行,成就卓然。

  “这几天,毕业生们在建筑馆前拍摄毕业照,勾起我很多回忆。”今年54岁的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范桂芳,是建筑馆改造项目参与者之一。据她介绍,建筑学院建筑馆上世纪60年代是建在校园里的铸工车间,扮演着实践教学场馆的角色。无数个挑灯夜战、指导学生实践的场景在这里上演。后来它“老了”,变成了一个废弃厂房,很多学生都问为啥这破房子不拆掉。2008年通过改造,合理利用,旧厂房变成了崭新的建筑馆,并荣获第十九届亚洲建筑协会建筑奖保护与改造类金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金奖等多项荣誉。建筑馆记录着校史,也展示着内蒙古工业大学的智慧。

  “十三五”以来,内蒙古工业大学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9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5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0余项,培养各类人才17万余名。

  内蒙古民族大学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5月22日,《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响彻内蒙古民族大学,参与快闪活动的文学院教授姚民治凝望着偌大的操场感慨万千。

  41年前,姚民治考入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当时校园里只有一座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思源楼,操场是沙土地面,下过雨就坑坑洼洼。每天早锻炼我们去霍林河大街上做操跑步,成了当时的通辽一景。现在学校有了霍林河、西拉木伦两个校区,占地104万平方米,师生们的运动场所更大、更舒适了。”

  内蒙古民族大学始建于1958年,2000年由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3校合并组建而成。农学院教授李志刚介绍,2000年,学校教学用计算机只有420台,如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已达3.5亿元。“十二五”以来,内蒙古民族大学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1项。有6个版本的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社会科学版(汉文)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是全国首个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的专业期刊。

  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2016级学生孙名遥说:“报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前,我是进行了一番‘考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是自治区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有76个本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培养了各类人才18万余名。在内民大学习的日子里,我很荣幸自己成为这十八万分之一。”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的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包头建筑工程学校(冶金工业部),2003年,包头钢铁学校与包头医学院、包头师范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科技大学。2004年,内蒙古科技大学一分为三,原包头钢铁学院保留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名。建校60多年来,立足冶金、煤炭两大行业,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已成为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术、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近15万名。

  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金自力是自治区草原英才“优势资源高性能金属材料研究与开发”创新团队的重要成员,他带领着10多位团队成员和20多名研究生,开展金属材料、结构材料及功能材料基础理论研究和新产品的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工作。“研发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2004年,热轧产能过剩,‘基于CSP工艺高附加值冷轧钢板开发’项目就应用而生了。为了解决冷轧过程中产品性能不稳定、硬度高等难题,我们的团队耗时5年做实验。2009年,相关技术终于通过了验收并投入使用。”依托这一项目,包钢集团每月创造产值5000万元。2010-2012年,项目进一步优化工艺,成果应用后企业实现新增产值1.79亿元。

  “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和我一样每天忙于科研事业的老师太多了。能把所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我们最欣慰的事。”金自力说。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前身为内蒙古医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2012年3月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

  卫生管理学院2017级社会工作1班的学生贺睿是校史展厅的讲解员。“1956年9月,学校招收了首届256名医疗系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目前招生范围扩大到28个省市区,全日制在校生1.4万余人,培养了7万多名医学人才。国内第一本彩色病理学图谱由内蒙古医学院教师主编出版;1958年3月8日,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开诊,这是自治区第一所医药类高校教学医院……”贺睿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

  建校之初,各民族的干部、教师怀着满腔热血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内蒙古医学院,为学校的建设发展不遗余力,刘其端教授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毕业于北平大学医学部,1956年带着妻子和女儿来到内蒙古医学院,历任解剖学教研室主任、医疗系主任、基础部主任,临终时将遗体捐献给学校作为解剖教学之用。同刘其端一样,60余年来,“内医人”始终恪守 “博学、尚行、精诚、至善”的校训,向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医科大学全面进军。讲解结束时,贺睿对记者说,他将继续继承发扬这种治学精神,让青春不虚度,为人生写华章。

  内蒙古财经大学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够有力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创业。在内蒙古财经大学的校园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企业、公司,它们均由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创立。陶日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传媒机构以“蒙元文化”为核心,主要发展方向是蒙古族文化研究与设计。它“年纪”虽小,成绩却不少,同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政府、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均有合作,还参与设计了和林格尔新区Logo、内蒙古创新创业协会Logo等重要项目。

  谈到学校在创新创业领域的成就,内蒙古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于剑英说:“多年来,我们始终发挥着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积极探索实践合作培养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基地班)培养模式、蒙汉双语授课等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

  内蒙古财经大学始建于1960年,是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设立的财经类高校。内蒙古财经大学前身为内蒙古财经学院,2012年3月29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内蒙古财经学院更名为内蒙古财经大学。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理学、法学、工学、文学融合发展,具有鲜明地区和民族特色的财经大学。建校59年来,累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0万余名,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财政系统、审计系统、金融系统、税务系统、工商系统中的骨干与中坚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6版:地方·旗县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北疆大学生
   第09版:悦读
   第10版:文摘
   第11版:天下
   第12版:公益广告
立德树人枝繁果硕 砥砺前行再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