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茂旗:退耕还草绿了环境鼓了腰包

  □本报记者  李文明

  初夏时节,退耕还草让包头市达茂旗乌克忽洞镇腮忽洞村重现勃勃生机。被誉为“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长满山坡,纵横交错,形成一道道绿色长廊。

  “2015年政府帮我退耕还草,每亩地给我们补贴850块钱。我家60多亩地3年下来就能收入4万多块钱。苜蓿草每亩地每年还能收入五六百块,这可是过去种地收入的两三倍……”村民王永福说起退耕还草给他家带来的变化,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

  退耕还草前,王永福一家人靠种植马铃薯维持生计。由于这里坡地贫瘠,干旱少雨,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也收不了多少粮食。遇上雨水多的年份,没有植被挡拦的耕地被洪水冲刷得沟沟壑壑,收成无几。退耕还草工程实施后,王永福家里的耕地少了,自己也不用被春种秋收的农活所累,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王永福的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别小看这紫花苜蓿,它不仅能改变生态,还能为农民增加收入。过去达茂旗部分耕地由于连年耕作,再加上干旱风蚀、沙化的影响,退化严重,农作物基本无收益,遇上大旱年更颗粒无收。2015年,新一轮退耕还草项目启动以来,通过农民自愿申请、乡镇核实上报,完成退耕还草,变为人工草场。同时,退耕还草种植的紫花苜蓿收益归退耕户所有,亩产量可以达到500斤左右。”达茂旗林草局草原工作站站长师永明介绍说。

  截至2018年底,达茂旗已经完成退耕还草工程8.6万亩,当地生态保护功能得到恢复的同时,还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解决退耕户长远生计问题。”

  静静流淌着的艾不盖河穿城而过,两岸绿树成荫,花草满地,与不远处的女儿山相映成趣,犹如一道绿色长廊,守护着美丽的达茂旗。如今的达茂旗,无论是街旁、路边,还是村镇之中,映入眼帘的都是绿色,红瓦绿树,碧水蓝天。极目远眺,绿染全城。

  “这些生态成就得益于达茂旗多年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的实施。近年来,达茂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建设,修复生态的同时,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达茂旗林草局林工站站长薛跃强说。

  达茂旗从2008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0年间,达茂旗增加林地面积54.5万亩,灌木林地5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3%,林草盖度增加了近15%,全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从2018年开始,达茂旗进入第二轮退耕还林工程,做到了村村都有护林员,块块退耕地有围栏,生态得到明显改善,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良性生态循环的路子。

  以“退”为进,如今,达茂旗一幅生态文明的崭新画卷正展示在人们面前。

  记者补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地理位置显要、水草丰美的达茂旗草原,是游人向往的地方。近年来,达茂旗严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组织实施保绿、增绿工程,特别是针对城镇、农村、牧区,因地制宜开展各项治理行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保护生态环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绿色发展,成为12万达茂草原儿女共同的心愿。

  几组数字可以很好地说明近年来达茂旗生态建设的努力。针对牧区,达茂旗播绿撒翠,落实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11万亩;针对农区落实完成退耕还林民生林业工程,在巩固保护好退耕还林一期工程21万亩的同时,开展新一轮工程0.8万亩。围绕中心城镇百灵庙和苏木乡镇等重点村镇、美丽乡村建设,达茂旗巩固续建存量精品绿化工程,推进重点乡村绿化,改善人居环境,建管并重,完成国土绿化续建和新造林1000亩。同时,达茂旗积极开展百灵庙镇和苏木乡镇所在地单位、社区、村边、庭院等美丽乡村绿化工程和义务植树活动,完成城乡国土绿化义务植树30.5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4.8%。青山长在、碧水长流、蓝天白云绿草地已经成为达茂旗的生态底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益广告
达茂旗:退耕还草绿了环境鼓了腰包
“攒积分挣钱更有动力!”
美林村的“美丽”经济
供销社新招频出“贴身”服务农牧民
累计发放扶贫贷款31290万元
当了“甩手掌柜”,玉米收成照样杠杠的!
◎消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