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了“甩手掌柜”,玉米收成照样杠杠的!

  □本报记者  施佳丽  

  实习生  贺婧樱  岳帅琪  王多

  驱车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王爱召镇前往杨家圪堵村,记者看到,由于干旱,道路两旁的玉米长势明显没有往年好。

  然而,一走进杨家圪堵村,这里生长的玉米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虽然将近中午,齐腰高的玉米迎着炎炎烈日,依旧株株挺立茂盛。

  “比我自己种地强多了,我往年种1亩玉米最多能收个1500斤,交给公司代耕代种后,去年最高亩产有2890斤呢,我还能出去打工再挣一份钱。”村民兰斌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

  他又掰着手指给我们细算了一笔账:“我家去年一共签了180亩,一亩地交600块钱,收成的时候,公司按产量给我算的是每亩地1380块钱。这一来一去,我1亩地就能挣780块钱,180亩就是14.04万!地还是我的地,活不用我干了,挣的钱也比以前多了,当甩手掌柜收成照样杠杠的,你说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去?”

  这种新型代耕代种模式确实让农民获益良多,那作为企业又是怎么获利的呢?

  内蒙古天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耀龙给出了答案:企业在通过规模化经营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依靠科学种植提高土地产出率。“很多农民都不了解自家的地,一直按照老方法种地,就很容易出现化肥使用不当、选种盲目等问题。我们通过土壤检测法科学用肥和选种,种出的玉米自然产量要高得多。”张耀龙透露,“当亩均产量超过1800斤时,超出部分公司和农户各占50%。这样一来,农民和公司就能利益均沾了。”

  目前,内蒙古天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与杨家圪堵村签订代耕代种协议1500亩,加上隔壁村的500亩,共同打造成了智慧农业社区。类似这样的智慧农业社区,达拉特旗有10余个,共签订代耕代种协议5万余亩,涉及农民1000多户。

  树林召镇林原村村民张俊义说:“我年龄大了,地里的农活儿干不动了,我跟公司签完代耕代种协议后,自己再养点猪、羊,还能额外挣点钱,也不耽误我哄孙子。”他的这番话,道出了众多参与代耕代种村民的心声。

  相比土地流转,代耕代种这种模式,土地的经营权和承包权仍旧属于农民,农民还可以选择外出打工,或者从事第三产业。农民有地不心慌,既解放了劳动力,又降低了成本,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下一步,我们打算在种植品种多样化上下工夫,智慧农业社区成熟以后,还将上线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农民种地、卖粮就更省心了。”张耀龙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要闻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公益广告
达茂旗:退耕还草绿了环境鼓了腰包
“攒积分挣钱更有动力!”
美林村的“美丽”经济
供销社新招频出“贴身”服务农牧民
累计发放扶贫贷款31290万元
当了“甩手掌柜”,玉米收成照样杠杠的!
◎消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