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拉尔区:年末奶牛养殖规模达3万头

  □本报记者  李玉琢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哈克镇被誉为自治区奶牛第一镇。这个镇养殖的奶牛占到海拉尔区奶牛总数的90%。只有3900多农业人口的小镇,奶牛存栏一度高达9.9万头。

  经历了近几年乳业市场的风雨波折,如今哈克镇奶牛养殖是怎样的状况?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哈克镇扎罗木得村奶牛场。13个标准化牛舍和挤奶厅,饲草存放区、产房等附属设施排列有序;TMR饲料搅拌机、滑移式装载机、行走式粪便清运机等现代化设备应有尽有。这个奶牛场可养殖3500头奶牛,如今存栏却只有850头。

  扎罗木得曾是呼伦贝尔市奶牛第一村。说起当年村里奶牛业的繁盛景象,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玉军满是自豪:2012年,全村有奶牛1.5万头,其中产奶奶牛8000头,每天产奶100吨,是名副其实的奶牛第一村。这几年,遭受全国乳业市场低迷的重创,扎罗木得村奶牛养殖户大多赔了钱。奶牛杀的杀、卖的卖,锐减到如今的3000头。今年,鲜奶价格的回升和国家实施的奶业振兴扶持政策让扎罗木得村民们又看到了养奶牛的希望。

  “国家对养牛户买奶牛有补贴,奶价也上升到每公斤3.5元左右,现在村民养牛积极性非常高。村里60%以上的户都要养奶牛,去年以来奶牛就增加了100多头。”王玉军说。

  扎罗木得村所在的哈克镇有着百年奶牛养殖历史,是呼伦贝尔市重要的奶源基地之一。2012年,全镇奶牛存栏达9.9万头。之后,鲜奶价格一路下跌至每公斤1.2元,还不及一瓶矿泉水的价格。奶农损失惨重,连杀带卖,全镇奶牛存栏降至2.1万头。

  面对乳业低潮,哈克镇党委、政府引导支持农牧民发展集中化饲养,推动奶牛产业转型升级,投资2.1亿元建成了8个规模化、集约化牧场,建设面积达到24万平方米,饲养规模达到1.6万头,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60%以上。

  2017年,奶牛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建设项目落户哈克镇。这个项目包含奶牛粪污处理设施、饲草料地配套、养殖设施改造及购置仪器设备,通过实施种养结合,把奶牛集约化饲养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以期实现种植与养殖之间相互转化、循环利用。

  2018年,哈克镇建设完成1万平方米的晾晒场硬化及排水沟、储粪池、化粪池,种植青贮1.31万亩。这个项目全部建成后,将能集中处理哈克村、团结村、扎罗木得村牧场禽畜粪污,使哈克镇养殖业成为种养循环发展的环保型养殖产业。

  2017年, 扎罗木得村村民杜春林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家肥,在家里的14亩庭院建起了温室大棚,办起了采摘园,2018年收入30多万元。今年5月,他的合作社与186户村民签了订单,帮助村民共同发展庭院经济,打造“原生田”蔬菜等农产品。

  围绕集约化牧场,哈克镇大力推进“粮改饲”,为畜牧养殖配套饲草料基地,降低养殖成本。镇党委书记钱继光说,围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哈克镇正努力形成闭合式发展。奶牛养殖由散而聚,实现了由农户分散养殖向牧场托管集中养殖的转变,以往的牛粪遍地、奶牛穿街的现象不见了,改变了镇村环境面貌;粪污处理资源转化项目不仅可有效解决污染物,还可以转化成固体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

  国家推进奶业振兴,为海拉尔区奶业注入了新的动力。海拉尔区确定的目标是,到2019年末奶牛养殖规模达到3万头,规模化养殖场达到15个。

  今年,海拉尔区加大对规模化养殖场的建设和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现有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从源头上监管奶源生产环境,建设或引进3家中型乳品企业。同时,加快优质母牛种群建设,大力开发本地优质种质资源,加快淘汰低产荷斯坦奶牛,引进高产奶牛。

  海拉尔区农牧局局长赵海城说,奶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和牛源问题。海拉尔区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已落实资金1000万元左右,现正积极联系国内其他省份牛源,争取进口一批国外高产奶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地方·旗县
海拉尔区:年末奶牛养殖规模达3万头
■信息吧
鲜花“绣”党旗“绘”出爱民情
空中看草原
修丽英,单手撑起半边天
林西镇兴产业强文化振兴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