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足不出户“接单”赚钱

  □本报记者  李玉琢  实习生  姜峰

  “手工编织这个产业太好了,活儿不累在家就能干,编2个筐就能挣二三十元。只要有销路,活能接续上,生活就不用愁了。” 扎兰屯市向阳街道向阳村二组的村民施丽丽说。

  施丽丽一家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少三代共4口人,74岁的公公身体不好,丈夫肢体四级残疾,施丽丽有先天性心脏病,虽然做了手术但也干不了重活。村里发展的手工编织产业让她家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如今,施丽丽已成为手工编织小组的技术带头人,每天晚上要对手工编织小组的成员进行技术指导,每月街道还给她500元的工资补助。

  向阳村是市区南端的城中村,村民人多土地少,人均只有几分地,大部分村民以务工为主,村里贫困户大多数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员。如何能让这些特殊群众增加收入摆脱贫困,成为向阳街道党工委面临的难题。去年8月,该街道党工委创新工作思路,聘请编织老师面向从事不了体力劳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编织技术培训,以“培训+代购环保材料+电商销售”的方式发展产业项目,由村里购买藤编、草编、麻编环保材料,编织成环保购物筐、中国结等手工艺品,成品回收后统一销售,搭建起产业项目发展平台,让贫困户足不出户就能“接单”赚钱。

  手工编织现已成为向阳村的特色脱贫产业。贫困户徐秀珍说:“不会有人教,学会了领材料在家编织,产品回收有钱赚,没想到我60多岁了也能学到技术,在家就能赚到生活费。”

  今年6月,向阳村分别与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手工编织合作协议,为他们提供所需编织品订单服务。目前,向阳村的手工编织60多个品种,2000多件产品基本上全部售出。

  向阳街道党工委书记秦英慧表示,要通过传帮带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更多贫困户学会手工编织,产品一部分为订单生产,还有一部分在向阳村“互联网+便民服务平台”在线销售,打造线上线下产销一体化模式,把手工编织这个小产业做出大文章。目前,向阳村除了43户贫困户外,街道鼓励村里有手工特长的居民、低保户及各类弱势人群都参与到培训中,实现脱贫致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特别报道
   第11版:地方·旗县
   第12版:出彩
九原区:“旅游+”多方联姻催生新业态
■信息吧
沙果熟了
蒙古语标准音的盛会
足不出户“接单”赚钱
土左旗:“视频监察”显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