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内蒙古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乌兰恰特。
  会议期间,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局长姜伯彦、体育局局长谭景峰、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晓秋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随着网络媒体、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传播力正在受到挑战。新时代,广播电视事业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的新期待?

  姜伯彦:自治区从今年开始启动实施了内蒙古“智慧广电”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

  一是创新发展理念。互联互通,即构建有线、无线、卫星智能协同覆盖,联通“信息孤岛”、打通千家万户“最后一公里”,共建共享共用,可管可控、绿色安全的现代广播电视传播新格局。融合发展,即局、台、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打造功能更加强大的主流媒体融合传播网、数字文化传播网、基础战略资源网。体系建设,即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由粗放式覆盖向精细化入户升级,由传统视听服务向多层次多方式多业态服务升级,建设天地一体、互联互通、宽带交互、智能协同的网络传输体系。综合利用,即推动广播电视与相关领域对接,使广播电视网络成为智慧城市、智慧乡村的核心承载网络。

  二是创新运作模式,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实施。政府主导,即自治区政府编制内蒙古“智慧广电”建设方案,确定建设原则、内容、目标和要求,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内容导向正确、网络安全可靠、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市场运作,即改变由政府包办、投资办事业的传统思维和模式,建立由政府购买服务、出扶持政策、出引导性资金,运用市场机制融资投资的工程建设模式;企业实施,即在政府指导引导下,由内蒙古广电网络集团和内蒙古大数据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推进、经营内蒙古“智慧广电”。

  三是创新科技应用。资源整合,即整合广播电视有线、无线、直播卫星资源,整合广播电视局的行政资源、广电网络公司的网络资源、广播电视台的内容资源,共同打造适应时代需要的广播电视综合服务平台。网络智能,即推动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向天地一体、互联互通、宽带交互、智能协同方向发展,使广播电视网成为智慧社会的核心承载网络,成为建设网络强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和骨干力量。科技引领,即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网络中的部署,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IPv6、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综合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结合4K超高清、3D声、环绕声等先进广电技术,突破固定终端、功能局限、单向传播等瓶颈,提升广播电视核心竞争力。

  我们有序推进“智慧广电”建设任务落实落地。一是实施“三大工程”,即实施广电网络基本公共服务入户工程,打造贯通到嘎查村、千家万户的智慧化广电网络,现已建成广电内容服务平台11个,盟市分平台58个、上线12个,签约旗县26个、立项工程15项,总预算投资12.5亿元;实施广播电视固边工程,夯实边境地区广播电视智能化公共服务基础,现已建成“智慧广电”固边试点工程,近期将与部队方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开;实施高清内蒙古工程,今年完成12个单位19个频道高标清同播批复,到2020年实现内蒙古蒙、汉语卫视高清上星播出,年内各盟市至少一个频道高清播出。二是建设“四大体系”,即建设应急广播体系,兴安盟4个深度贫困旗县、乌兰察布市8个深度贫困旗县应急广播体系正在建设,另外3个深度贫困旗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2020年实施;建设台站标准化体系,打造台站标准化建设2.0版,局属发射台广播电视节目光纤信号源建设工程完成招标,7个直属台、6个中心台完成光纤网络接通和广播电视节目引接;建设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体系,已完成项目建设技术方案,完善对视听节目网站、IPTV等新业态的监管平台建设;建设广播电视运维管理体系,开展了3轮安全播出大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月、安全播出应急演练周活动,建设了应急指挥调度中心。

  记者:近几年来,自治区如何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让健身运动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

  谭景峰:近几年来,我区深入推进“六个身边”工程。一是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全区现有各级各类体育总会118个,盟市、旗县(市、区)体育总会实现全覆盖,苏木乡镇体育总会覆盖率达到50%,初步形成了“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的体育健身组织网络。社会体育指导员4.6万多名。二是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支持全区61个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争取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转移支付。对我区国贫、区贫旗县给予体育器材设施支持,实现体育扶贫惠民。我区体育场地总数为55654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93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1%,全民健身已成新风尚。三是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小型多样、适应不同人群的体育健身赛事活动,如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毅行者健步走活动、全区健身广场舞展演等,带动更多群众充分享受健身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四是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办百姓喜爱和身边的赛事,“欢乐草原·健康内蒙古”全民健身运动会已成为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内蒙古国际马术节、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等品牌赛事活动深入人心。五是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加强体育医院建设,推进“健康内蒙古传播联盟”发展。持续开展科学健身草原行、体质健康进机关进社区等健身指导活动,发挥“内蒙古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体育健身服务的目标。六是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建设了内蒙古体育博物馆、组建了内蒙古体育艺术团、首次编辑出版体育文化系列丛书,成为传播体育文化的窗口。

  记者:据了解,公共文化服务已经列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畴,请问自治区如何通过这项工作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乌兰牧骑为基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李晓秋: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2015年12月,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性目录》,确定了五大类33项购买服务项目。2018年,文化和旅游厅本级安排资金7082万元,2019年安排资金8869万元用于面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各盟市、旗县也相应安排了专项资金,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走深走实。例如,我们通过开展“送戏曲进乡村”活动,购买了7个民间剧团戏曲节目,为10个贫困旗县群众演出100场;为科右中旗168个嘎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个配备1名管理人员,提升嘎查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结合草原牧区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实际,在四子王旗等4个边境贫困旗开展乡村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试点工作,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试点购买呼和浩特市地区网吧和娱乐服务等项目。

  关于第二个问题,乌兰牧骑是适应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1957年,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草原诞生,队伍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一驾马车、三五个队员,就把群众需要的文化文艺服务送到了农牧民家门口,被称为草原上的“流动文化馆”。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乌兰牧骑累计行程130多万公里,服务观众2.6亿人次,累计演出36万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我们积极推动乌兰牧骑地方立法工作,编制乌兰牧骑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设施建设规划,设立了乌兰牧骑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乌兰牧骑配发了演员大巴车和流动舞台车,建立乌兰牧骑人才培训基地。举办了乌兰牧骑交流演出月活动,组织全区乌兰牧骑进行了对调交流演出。自2018年起,各地乌兰牧骑联合政法、文化、科技、卫计、农牧、扶贫、司法、民宗、商务等单位,发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服务活动,以“乌兰牧骑+”的方式,开展灵活多样惠民服务活动,成为草原上最亮丽的风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专题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特别报道
   第09版:特别报道
   第10版:特别报道
   第11版:出彩
   第12版:画刊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内蒙古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内蒙古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