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龙山镇:甘薯产业升级 农民致富成真

  □本报记者  郭洪申

  “从我记事时起,父亲就种植甘薯,我就是吃着甘薯长大的,我自己种植甘薯也有30多年了,也把父亲的传统制作粉条的手艺传承了下来。” 奈曼旗青龙山镇得力营子村传统手工粉条制作艺人高庆祥说,“前些年,这里家家都有种甘薯的习惯,每家种上三五亩,除了自己食用外,几家几户联合起来建立小作坊,把吃不了的甘薯做成粉条,寒冬腊月拿到集市上卖了,以换取年货和孩子上学的费用,虽然产量低、数量少,但这些收入已是当时的青龙山人贴补家用的主要来源。现在可不一样了,亩产量达到了5000多斤,亩纯收入3000多元,加工成粉条收入就更可观了,甘薯已成了我们山区人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青龙山镇位于奈曼旗南部山区,土地瘠薄,水资源匮乏,就发展农业而言,先天禀赋不足。但这里非常适合种植甘薯。近年来,青龙山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硬是闯出了一条围绕做大做强甘薯产业强镇富民的新路子。

  2016年,青龙山成功引入内蒙古腾格里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山区人带来福音。在腾格里溪公司的引领下,2019年全镇甘薯种植面积达到了3.5万亩。

  按照青龙山镇建设甘薯科技产业园的思路规划,腾格里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5亿元,全力推进甘薯全产业链建设,建设完成了现代化育秧区、工业化生产加工区、传统化手工作坊加工区、标准化鲜薯存储区。实现了甘薯淀粉、全粉、粉条、烤薯、冰薯、薯米、酵素、抗癌素等薯类系列产品工业化生产。具备了7220万公斤淀粉、876万公斤全粉、500万公斤粉条的生产能力,每年可收购转化1.2亿公斤的鲜薯,转移安置约300名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人均年工资收入达2.5万元以上。

  青龙山镇互利村党支部书记付永久说:“有了龙头企业的带动,我们发展甘薯产业的信心更足了,以前怕种得太多卖不出去,现在有腾格里溪公司的技术支撑和售销保障,我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干了,我们村的甘薯种植面积从2017年的不足1000亩发展到了现在4000多亩,甘薯种植面积占到了全村耕地的80%。”

  2018年3月26日,通辽市第一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到了互利村孙家湾组村民刘占文手中。持有这本证书,刘占文可以将承包的土地加入合作社,进行流转、入股分红、抵押担保,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活资产”。土地有了“身份证”,像刘占文一样的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当年,互利村将全村农户的土地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入股到村里的光照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通过这种方式,盘活村里的土地,实现了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收益保底分红。公司规定每亩土地为1个股,在入股初期,公司为农户按每亩400元进行保底分红,年底产品销售完后,按约定进行二次分红。土地入股到公司后,农民还可以到公司务工,实现了农民变工人,全村仅劳务一项就可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2018年,入股到公司的23户贫困户实现了集体脱贫。

  青龙山甘薯产业的发展,带动关联产业蓬勃兴起。青龙山粉条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远销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围绕“吃、住、行、游”,青龙山镇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丰收节、樱桃节、休闲观光、餐饮住宿、摄影大赛等活动,推进甘薯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党报联盟·靓点
   第07版:地方·旗县
   第08版:摘登
   第09版:北疆大学生
   第10版:出彩
   第11版:观察·乌海
   第12版:出彩
锦山镇:产业融合引领乡村振兴
阿荣旗扶贫牧场新生千余头牛犊
■信息吧
着我汉家服 兴我礼仪邦
牵着“牛鼻子” 过上“牛”日子
科右前旗:不愁卖的沙果能致富
青龙山镇:甘薯产业升级 农民致富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