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天寒地冻,杭锦后旗蛮会镇红旗村村委会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市旗镇企村为“二闺女‘9+1’打工队”送温暖活动。
400多位农民相约而来,会上,给打工能手、参与打工贫困户颁奖,领导、企业界赞助人士谈期望。气氛和谐,好个热闹!
难忘“抱团”打工那些事
1月3日下午,54岁的打工队长吕金梅给记者介绍,队名取自她的小名“二闺女”,群体打工已有10年历史。去年,在村“两委”指导下,拥有500人的打工队改编为“二闺女‘9+1’打工队”。意即9个打工人带1个贫困户(或残疾人)外出打工,帮贫困户脱贫增收。
全村共有13个贫困户,500人的团队,有足够大的“马力”、任意“绑挂”组合,即可牵引、带动。她说这个主意是第一书记吴增士给出的,我也是党员,我们团队成员也都是忠厚仁义之人,所以一拍即合,无有怨言。
2006年,吕金梅先是跟着施工队修渠、帮合作社种庄稼,由于她做活儿精细,有组织能力,口碑很好,雇主增多,逐步壮大到几十人、上百人,打工范围由周边扩展到其它旗县、盟市。
近几年,打工队去过乌后旗莫林水库、乌中旗温更苏木、阿拉善盟吉兰泰、包头达茂旗、呼市四子王旗,主要从事栽苗、锄草、收割、农渠衬砌、植树造林等营生。最大的活儿是阿拉善盟六团的万亩规模葵花种植,人数最多的是去乌中旗宏丰打掐1.2万亩蜜瓜,几趟班车同时发,最长时间离家两个半月。农忙时活儿多得干不过来,冬闲时在机关、单位、公共场所找些保洁的零活儿。团队成员中年龄最小的30多岁,最大65岁;50岁以上占80%,女同志占70%。一般情况下,一人年打工收入2万元。多数家庭男种女工,或轮换外出、一家两收。
让贫困户回归“集体”
当问到团队体量大,年龄老化,是否好找活儿时,她说:“农村人,四五十岁正是干活儿的年龄,会干活儿、能吃苦、没邪心,只要善良,就有活儿干,就有人跟你干。”她又补充道:“农业开发大户农忙时雇人不好雇,也不好管理,而我们团队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挥手即散,大户们特别愿意雇我们,四团有一老板又打招呼了,开春栽红柳、沙柳,一次要200人。”
“二闺女”胸怀坦荡,快人快语,数说了农民打工队的很多好处:分散的农民找到了“组织”,集体饮食起居,唱歌、跳舞、微信互动。人就怕孤独、封闭,这些在打工队都解决了。“过去评价人好坏,首先看爱不爱父母,我们的标准是,凡是乐于助人的人,就是好人品,有格局。”吕金梅说,“会上企业界人士给贫困户捐了近7000元钱,村‘两委’给外出打工者每人送了一顶帽子,我给大家每人送了一条围巾。作为队长,不挣、不抽、不剥皮大家一分钱,别人挣日工资150元,队长仅挣200元,我不挣工人钱,仅挣名,不挣利。”打工队员彼此间十分信任,集体打工还可改变不良习惯,因赌博而贫困的人参与集体打工后说,“打麻将输钱,出去打工只进不出。” 吕金梅说,“只要思想进步,不愁没钱赚”,贫困户谁家临时手头没钱了,不会首先想到借钱,是想要出去干几天。
农民抱团打工、形成团队,更容易找到活计、做成品牌。团队内部有管理,用工单位更省心。统一劳动制服、统一标识,更有形象。
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60岁的高玉霞告诉记者,丈夫双目失明,家里没有壮劳力。“村里的姐妹对我挺好,一干营生就喊我,一年能挣四五千块钱”。她认为这种扶贫办法好,“政府帮一点、农民自己土地里收一点、外出打工挣一点”,三力叠加脱贫致富步伐就加快了。
村支书严有德说:“让贫困户增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了她们参与集体生活的机会和平等相待的尊重,这是一股精神的力量。”
人称“副队长”的薛荣在微信群里,一边发着去年打工时集体乘车、吃饭、开会的照片、小视频,一边说,看看姊妹们吃的那苦,看看那太阳晒,看看那露水湿,一年下来,挣点钱不容易。但是心情是喜悦的、是幸福的,“只要有苦受,遍地都是钱”。杨三丑、邹兰英、李胜利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这时,记者想到了一句话,“新时代,谁是最可爱的人?”。
记者手记:
没想到“小泥鳅”能翻冲天浪,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杭锦后旗农民能做出这么大的动静,不简单。
真正是脱贫有术。它一改过去只用政府有限的资金、资源力量推动贫困户脱贫的模式,它是用社会上的第三种力量——民间力量“拉兄弟一把”,更直接,更长效。
给钱给物“让你做”的办法,不能让贫困户自己动起来,不能让他们摆脱孤独,不能让他们参与到集体中来。本来贫困户致贫原因就是疾病残疾、意外遭遇、不良习俗等,而社会成员集体帮扶意识的唤醒,就在“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给以智力、人力、心力的支持。平起平坐的人格,亲人般的关爱,使他们增长了生存的信念,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底气。找到一个支点,就能多一份动力。
坚持用开放理念指导扶贫,用市场办法推动扶贫,用社会资源助力扶贫,用群众力量主导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才是创新的思路。“脱贫攻坚不是‘独唱’或者‘独奏’,而应该是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脱贫攻坚中,人人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