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卓资山有座熏鸡博物馆

熏鸡作坊的复原场景。
制作熏鸡需要20多种调料。
卓资熏鸡博物馆雕塑。
卓资熏鸡受到各族同胞的喜爱。
  □文/图  本报记者  徐跃

  卓资县境内山川秀美,风景迤逦,这里的熏鸡美食同样闻名遐迩。卓资熏鸡历史久远,在内蒙古美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想要了解它的故事,找寻最地道的熏鸡文化,就一定要到卓资熏鸡博物馆去看一看。

  卓资熏鸡博物馆位于卓资县城内,分3层8个展厅。一层大厅的中央,红润鲜亮的“熏鸡”雕塑坐落在一座平顶的“桌子山”上。背景图《百鸡荟萃》中有100个鸡的形象,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大厅顶部是由18个方格圆底造型组成,映衬出18只鸡的不同姿态,个个形象逼真、神采飞扬。

  走进鸡文化展区,一面墙壁颇为抢眼,上面镌刻了“鸡”字的不同字体,阴刻阳刻共61个,有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也有创意字体。

  从古至今,鸡一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动物,“家鸡是人类的亲密伙伴。”“母鸡是称职的妈妈。” “公鸡是黎明的使者。”,因此在陈列的瓷器、刺绣、邮票展品上随处可见鸡的身影。橱窗内陈列着鸡的羽毛制品,多种多样、色彩艳丽,有羽扇、野鸡翎、鸡毛掸子、鸡毛毽子、羽毛条……

  在复原场景展厅,模拟建造了几个当地农户常见的鸡窝鸡舍,有陶制的,也有砖制的,还有竹篓编制的,造型简单、经济实用。农村街景的透视图里,村落街道边、矮墙上、树荫下,都有家鸡的身影,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馆内还模拟了卓资县养鸡园区内兴建的现代化养鸡场。视频中介绍着现代化养鸡技术,从鸡的喂食到鸡蛋的收集,再到鸡粪的清理全部实现了自动化。

  其中,早年熏鸡作坊的复原场景最令人印象深刻。一组微型雕塑展示了卓资山熏鸡传统的制作场景,从鸡的散养到售卖品尝都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大家眼前。卓资熏鸡色泽红润、味道鲜美、十里飘香,吸引了周边各地的顾客争相前来购买。

  在卓资熏鸡博物馆,有一个展区是专门介绍熏鸡工艺的。在一个巨型调料盒里,有熏鸡加工所需要的20余种调料。一个个人形雕塑场景再现了熏鸡加工的主要工序:宰杀、褪毛、人工脱毛、清膛、清洗、定型……

  1934年,李珍师傅继承本地传统的卤制工艺,结合熏制技术,经过长期探索研究,创造出了卓资山熏鸡独特的制作工艺,第一只熏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了。

  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卓资熏鸡的故事,据当地人讲述,熏鸡曾经立过战功。曾经有一个人把4根雷管藏在吃了一半的熏鸡腹中,警察搜查他的时候,他把一只整鸡贿赂给警察,成功地把情报传递了出去。还有在解放战争时期,贺龙曾率领部队解放卓资山,卓资山老百姓以当地名食熏鸡犒劳士兵。

  卓资熏鸡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解放初期,卓资山熏鸡加工户只有六七家。公私合营后,当时规模较大的李珍店加入国营食品公司,人们凭票排队购买熏鸡。

  1951年9月,卓资县大榆树乡的“拥军模范”孟玉荷赴北京出席会议,受乡亲们嘱托,带两只熏鸡送给毛主席。这份厚礼虽然被工作人员婉言谢绝,却表达了卓资人民对祖国的一片赤诚。

  一座山、一只鸡、一个品牌,1956年在中国食品公司举办的全国熟制品博览会上,卓资山熏鸡与“德州扒鸡”“道口烧鸡”一并荣获全国“名鸡”的美称。1958年,卓资山熏鸡又获得国家商业部优秀产品奖。

  卓资山熏鸡有口皆碑。据传1958年夏天,一位河北客人从卓资山买了7只熏鸡,旅途走了10天,到家后熏鸡居然美味如常,引起轰动。卓资山熏鸡保鲜保质的过硬品质,一传十、十传百,让这一来自内蒙古的美食声名远扬。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住在车站对面向阳巷的人们,看到大量熏鸡从卓资山火车站售出,便开始加工出售熏鸡,逐渐形成了有名的“熏鸡一条街”。

  2013年4月,卓资山熏鸡制作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1月,有关专家重新设计并注册了文化内涵丰富的“卓资熏鸡”商标。2017年8月26日,卓资县成功举办了首届“熏鸡美食旅游文化节”,万人品尝千只卓资熏鸡。

  历史百年,闻名遐迩。卓资山熏鸡让越来越多的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了熏鸡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内蒙古饮食文化注入了一抹回味无穷的熏香。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芦苇画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视界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观察·乌海
   第08版:观察·兴安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收藏
一根神奇的芦苇
卓资山有座熏鸡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