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扬和淬炼。在祖国北疆,深深扎根于内蒙古奋斗历程中,并赋予各族人民强大精神力量的,是蒙古马精神。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一直激励着内蒙古各族儿女凝神聚力,继往开来。
今天,生活在北疆大地上的草原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弘扬蒙古马精神,以快马加鞭的劲头和万马奔腾的气势,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本报记者 王静宇 李倩
万马奔腾,齐心守护祖国绿色屏障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春夏之交,车行至察右后旗,几十米宽的林带随处可见。紫叶矮樱、绣线菊、丝棉木、金叶榆等,各种树木错落有致,色彩缤纷艳丽……
“这里以前是荒山,而且是石头山,种活这些树真是不容易,可没少下功夫。”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林草局局长梁万明说。
穷则思变。察右后旗确立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思路,历经几十年艰苦卓绝的生态建设,截至目前,全旗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90年代的4.8%,达到了26.65%。
“驰骋的马能走遍草原,努力的人能实现志愿。”
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村民高林树立志:“种不活这个树,我决不回村!”
“我要一直种下去!”杭锦旗独贵塔拉镇的张喜旺把种树当作自己的信仰。
在内蒙古有许许多多植绿人,以持之以恒的信心与决心,奋战在生态建设的主战场。
苏和、王果香、殷玉珍、宝秀兰、唐八十、鲍永新、刘再义、乌日更达赖……这些吃苦耐劳的“蒙古马”,让生命之色浸染在黄沙之中。
这是一首激越的绿色变奏曲,一年来,2500万草原儿女,如同勇往直前的蒙古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以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构筑万里绿色长城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认真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区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89.6%,提前完成“十三五”二氧化硫、氨氮减排任务。
——修编“一湖两海”治理规划,呼伦湖二期治理工程13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水质恶化趋势得到初步控制;岱海主要水质指标稳定向好;乌梁素海生态补水6.15亿立方米,整体水质由劣五类稳定提高到五类。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完成营造林136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44万亩。
吃苦耐劳的内蒙古人正举着如椽的巨笔,挥毫泼墨,绘就一幅幅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土更净的美丽画卷。
一言驷马,为了百姓岁月静好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内蒙古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要千方百计克服疫情影响,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有效防止和解决贫困地区农畜产品积压滞销问题,全力保障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加快推进扶贫项目开工复工,做好因疫致贫返贫人口预防帮扶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的话语掷地有声。
“敖汉小米,熬出中国味儿。”近日,赤峰市敖汉旗政府旗长于宝君在直播平台推介家乡的敖汉小米。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累计超70万网友涌进了直播间,6吨的敖汉小米销售一空。
因为传统经销商销售模式受到影响,内蒙古各地政府官员也纷纷走进直播间,化身网络主播,为本地特色品牌代言。直播带货模式已经成为更多基层政府推介本地特色品牌、助力脱贫攻坚的一项创新之举。
“好马登程奔到头,好汉做事做到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内蒙古拿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决心,在脱贫致富的路上一往无前,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机制,向所有贫困嘎查村选派工作队队员,为每个贫困户落实1名帮扶责任人。
——突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实施10项“清零达标”专项行动,通过全面核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识别不精准的全部清退,对有劳动能力的全部落实产业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落实兜底保障,符合要求的39.18万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
——帮扶每个贫困嘎查村至少发展1项带动能力强的种养业,建立产业支撑体系,建好一批产业扶贫基地,催生一批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2019年全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096个,扶持贫困人口115.2万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落实了产业扶贫项目。
“锅子满了,才能有汤有料。我们现在的工作重心是抓村带户发展产业,让农牧民真正融入到产业链中。”达拉特旗扶贫开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闫海军一语中的。
今年3月4日,自治区政府发出公告:宣布鄂伦春自治旗等20个国家级贫困旗县达到贫困旗县退出条件,正式退出贫困旗县序列。至此,全区31个国贫旗县、26个区贫旗县全部摘帽退出。
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在蒙古马精神的激励下,2019年自治区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牧区发展取得新成效。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新增高标准农田144万亩。农牧业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达到730.5亿斤,肉类总产量257万吨。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全力稳定和促进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6.3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9.6%;城镇登记失业率3.7%,低于控制目标。103个旗县市区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
辽阔而壮美的内蒙古,如同一匹扬鬃奋蹄的蒙古马,追风逐日,正奔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一马当先,关键时刻真金淬火
“穿上这身白衣,我就是白衣战士,医院就是我的战场。”内蒙古第四医院内三科护士长王颖丽说。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荆楚大地,波及全国。
大年初一,自治区政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开启了气壮山河的全民抗疫诗篇。
“这位患者的呼吸机可以撤了。”“这名患者的中药先停一下,换成蒙药。”……从内蒙古确诊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开始,每天早晨8点半,内蒙古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雷打不动在呼和浩特进行远程“查房”。
“别看了,这是咱们村的无人机,你不戴口罩就不要出去乱跑。”这是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白庙子镇草房子村的无人机在村内巡航喊话,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监控劝返村内流动人员。
伊尔施边境派出所执勤民警呼斯乐说:“我们24小时都在岗位上,绝不漏过一辆车、一个人。”
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嘎达布其镇尚都嘎查,刚刚脱贫的牧民党员那顺巴雅尔自愿捐款3000元,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
从1月23日首例确诊,到3月19日,内蒙古实现确诊病例清零,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赛马途上识骏马,摔跤场内识好汉。”英雄的草原儿女无畏风险,越是艰难越是向前。
1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对口支援湖北省医疗队第一批141名队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千里驰援湖北省荆门市。此后,我区先后选派849名勇士,同湖北省人民一道抗击疫情。
与之相伴的,是紧急筹集的一批批援鄂“粮草”,送去了草原的温暖。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外疫情持续扩散蔓延。
“决不能让一例境外疫情输入首都,决不能让我区疫情防控大好形势发生逆转。”
内蒙古落实“三查、三排、一转运”检疫措施,构建起多层次、全链条、立体化、闭环式防控体系,筑牢首都防境外疫情输入“防火墙”。
满洲里口岸是自治区“外防输入”防线上的重要阵地。4月6日,满洲里发现首例境外输入疑似病例。截至2020年5月8日7时,内蒙古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24例,其中,由满洲里入境确诊患者54例。
4月9日上午9时,由内蒙古林业总医院27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驰援满洲里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整装进发满洲里,这是医院在完成两批援鄂医疗工作及支援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人民医院抗疫任务后的再一次集结,队伍中有10名队员是二次出征。
有精神就有支撑,有支撑就有力量。蒙古马精神铸就了内蒙古人誓死不退的铮铮铁骨和舍我其谁的无悔担当!
蒙古马精神,在这场抗疫大战中得到淬炼和升华。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是内蒙古人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激励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内蒙古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继续奔跑吧,蒙古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唯有只争朝夕,接续奋斗,方能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马建荃 怀特乌勒斯 孟和朝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