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兴安盟: “两袋米”“两头牛”引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兴安盟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养牛带”和“玉米优质产区”。 胡日查 摄
稻香满田园。 胡日查 摄
目前,兴安盟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 胡日查 摄
沉甸甸的稻谷。 胡日查 摄
优质水稻种植基地。 胡日查 摄
平如镜面的稻田。 毕力格 摄
突泉县绿丰泉安格斯牛规模化养殖场。菟醛 摄
突泉镇溪柳村持续推进“牧业再造突泉”政策,全镇牛产业覆盖率稳步上升。 菟醛 摄
  □慧敏 敏讷

  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的兴安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农牧业产业发展优势。这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质纯净、空气清新……是北纬46度的“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养牛带”和“玉米优质产区”,也是中国重要的稻米生产基地。

  然而,产业发展质量低、农民增收幅度缓慢曾一度困扰着这里的干部群众。如何让处于转型升级加速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兴安盟走出一条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实现由农牧业大盟向农牧业强盟转变,是兴安盟坚持绿色兴农兴牧,加快结构调整,扎实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兴安盟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两袋米两头牛,红红火火搞旅游”的发展思路,并以此为突破口,着力实施大米、玉米“双百双千”工程,肉牛、奶牛“双百千亿”工程,持续推进大米品牌、玉米精深加工、肉牛全产业链体系及全国高端奶业生产基地建设,构建起了多级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两袋米”“两头牛”是兴安盟践行新发展战略的目标方向,也是兴安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经典概括。蓝图已经绘就,兴安盟上下正在坚定不移地把基础做实、品质做优、名气做响,确保将“两袋米”“两头牛”产业打造成当地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品牌产业和富民产业,让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农牧民。

  激发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这几天,突泉县六户镇双兴村的杨庆富格外高兴,因为他养殖的黄牛又有两头快下牛犊了。之前产下的牛犊卖了一部分,带来了3万多元的收入,一头牛净赚了8000多元。

  今年68岁的杨庆富和老伴在2015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年岁已高,缺乏劳动能力,老两口日子过得十分艰难。2017年9月,杨庆富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扶引导下,贷款4万元购进了3头能繁母牛,经过一年的精心喂养,凭借着3头牛实现了稳稳的脱贫。

  “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不使出‘牛’劲来脱贫对得起谁?”正在清扫牛棚的杨庆富乐呵呵地说。

  在突泉县,牵着“牛鼻子”,过上“牛”日子的不止杨庆富一家。自突泉县创新实施了“扶贫扶产业·牧业再造突泉”工程后,这里的畜牧业养殖规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我们做足资金扶持、养殖技术、风险防控三个方面的保障,组建牛产业化联合体,让牛产业驶上‘高速路’的同时,也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突泉县委书记屈振年说。截至目前,突泉县已相继建成万头安格斯肉牛扩繁基地和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全县牛存栏突破8.8万头,连续两年增速在50%以上,不仅让4000余户贫困户通过牛产业稳定脱贫,也为非贫困户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2018年,兴安盟全面启动牛产业“双百千亿”工程,围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关键环节,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科技支撑,突出龙头带动,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发展产业化。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肉牛、奶牛养殖总规模超过200万头,通过构建肉牛、奶牛全产业链条,实现产值1000亿元。

  今年5月1日,一个对兴安盟乃至全区奶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兴安盟·伊利集团绿色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暨有机高端乳制品智能示范项目在兴安盟农牧场管理局呼和马场开工。当日开工的3座奶牛养殖示范牧场中,由科右前旗、伊利集团、中博农公司三方共同建设的中利牧业2.5万头奶牛养殖示范牧场,是目前全区单体最大的标准化奶牛养殖项目。

  “此次项目的开工标志着兴安盟奶业振兴发展又迈出新的重要一步。”兴安盟盟委委员、副盟长张国平说,“下一步,兴安盟与伊利集团达成总投资3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在建设养殖示范牧场、智能化加工厂、创新产业城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合作。项目一期包含6座万头规模牧场,达产达效后,兴安盟可新增优质奶牛存栏36万头,日均收奶量达到4000吨,实现年销售额300亿元以上、年上缴税金10亿元以上。”

  科右前旗副旗长周文介绍说,依托伊利集团这一项目,科右前旗年内将完成4处1.2万头奶牛牧场建设,同步发展3—5个6000头奶牛养殖基地,持续打造“中国奶业振兴示范旗”。

  同在5月1日,科右中旗首个肉牛交易市场——鸿安现代肉牛交易中心也迎来开市。首日交易便实现开门红:7306头肉牛入场,1716头牛现场被交易,交易金额超2000万元。

  “交易中心建成后极大地缩短了农牧民运输路程,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通过交易中心的大数据信息,养殖场及养殖户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行情,同时,还能够引导、促进肉牛品种结构的调整,将有效促进全旗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科右中旗副旗长白洋说。该交易中心的建立是科右中旗紧紧围绕“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战略定位,加快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打造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

  肉牛、奶牛产业发展事关兴安盟民生保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而“两牛”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在5月14日召开的兴安盟金融精准服务奶牛肉牛产业推进会上,各金融机构与兴安盟两个旗县市和4家企业共同签订了8个肉牛奶牛产业贷款项目,签约金额达39.5亿元。这标志着签约各方将围绕奶业振兴行动、重点项目融资、多层次银担银保、产业扶贫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

  近年来,兴安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先后出台了金融精准服务奶业振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配套措施,2019年落实“两牛”产业扶持贷款18.2亿元,有力支持了重点产业加快发展。

  “通过开展一系列政金企对接行动,兴安盟‘两牛’产业带动效应逐步凸显。截至今年4月末,兴安盟肉牛存栏82.5万头、同比增长35.1%,奶牛存栏达到14.5万头,同比增长27.2%。现有乳品加工企业2家,肉牛屠宰加工企业9家,年屠宰加工能力30万头。”兴安盟农牧局局长邱枫说,“下一步,兴安盟将持续推动优势产业发展,预计到2020年,全盟肉牛饲养量将达到133万头、同比增长33%,力争综合产值达到290亿元。全盟奶牛存栏达到20万头,力争综合产值达到65亿元。”

  此外,兴安盟还将持续加强政府引导,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抓好惠企政策落实,开展金融支持“两牛”产业发展、金融营商环境优化、金融服务专题宣传等9个专项集中行动,确保3年内向全盟“两牛”全产业链提供不少于200亿元的融资支持,切实增强金融服务“两牛”产业发展能力,促进“两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开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5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俗话说“小满天天赶,芒种不容缓”,节气过后,正是水稻插秧的大好时节。在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远远就听见了隆隆的机械声。拖拉机耙地翻起层层泥土,插秧机穿梭插下棵棵稻苗,几个来回下来,之前空空的水田已经被整齐的稻苗覆盖,披上了绿装。

  空中俯瞰三合村,片片水田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点点光斑,倒映着远处的山川与树木,水田中劳作的身影和穿梭的机械,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水田画卷。据了解,今年乌兰浩特市计划种植水稻17万亩。

  连日来,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道河子村的旱作水稻播种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今年,扎赉特旗推广旱作水稻12万亩,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在90万亩以上。与此同时,扎赉特旗通过继续大力推广“我在扎赉特有一亩田”定制认领,发展稻田综合种养、观光农业等新业态,不断提高水稻产业效益,把水稻产业打造成为扎赉特旗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兴安盟大米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规模种植的水稻,更离不开众多的大米深加工企业。扎赉特旗魏佳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进行大米加工生产。生产线的终端,加工完成后的大米封装好被送上传送带,很快就被发往呼和浩特、北京、上海等地的各大商超。

  近年来,兴安盟狠抓水稻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监管,以“绿色”打底,从种到收全程规范,努力打造“兴安盟大米”这一区域公用品牌,并通过推进稻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高科技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集稻米生产、储藏、加工、销售、餐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良田沃土成就了“兴安盟大米”的非凡品质,好吃闻得见的“兴安盟大米”也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先后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获“2019世界高端米品鉴大赛铜奖”,品牌估值超过180亿元,跻身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品牌第12位。兴安盟也获得了“内蒙古优质稻米之乡”和“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的称号。在2019年举办的“兴安盟大米”产业发展论坛上,“兴安盟大米”得到了袁隆平院士赞誉推介。

  在“兴安盟大米”品牌的带动下,今年兴安盟新增水稻种植面积近5万亩,水稻总面积由135万亩增加到140万亩。新增绿色产品基地认证26万多亩,新增有机产品基地6000多亩,使全盟绿色、有机大米产品基地一举突破70万亩。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兴安盟正在全力发展稻米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开发胚芽米、免淘米、婴儿米粉等新产品,提升了知名度、竞争力和附加值,推动了大米产业的快速发展。

  兴安盟发展战略中的“两袋米”,一袋指的是大米,另一袋就是玉米。眼下,兴安盟蒙佳20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产业园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施工现场内一片热火朝天,数十辆运送混凝土的大型灌车和装满钢筋、水泥、砂石等材料的重型汽车来回穿梭,大功率推土机、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

  作为可进一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当地粮食转化的重点项目,该产业园采用粉碎——液化——糖化——发酵——精馏脱水制成燃料乙醇技术,年可加工处理玉米200万吨,年产60万吨燃料乙醇、DDGS(蛋白饲料)56万吨。项目投产后,预计产值可达每年40亿元,利税可实现每年3亿元,直接安置就业800多人,间接就业5000多人,带动全盟农民增收超亿元。

  到祖祖辈辈耕种的玉米地里去掘金,是兴安盟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布局,也是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科学规划。目前,兴安盟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年产玉米芯90亿斤以上,秸秆收集总量可达110亿斤以上。为此,兴安盟将发展玉米精深加工作为重要朝阳产业,以优化区域布局为重点,积极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着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做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

  “除了蒙佳20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产业园项目,华西新希望3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沈阳动力集团120万吨玉米制淀粉糖等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全国聚乳酸产业联盟中国聚乳酸产业北方基地也已落户兴安盟。同时,为适应当前玉米加工业发展趋势,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还专门建设了玉米产业园,能够容纳玉米全产业链加工的各类企业入园。”兴安盟行署副盟长张冰宇说。

  龙头企业已崛起,产业升级再启航。随着玉米加工程度的不断深化,产品产业链拓展、延伸,兴安盟玉米精深加工市场显露出巨大潜力。相信再过不久,兴安盟玉米将不只被当做“原粮”销售,或被简单做成餐桌上的大碴粥,它还能变酒精、变燃料、变淀粉、变饮料,在玉米食品、化工等领域深度开发,向深层和高端转型升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决战决胜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决战决胜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特刊
   第05版:决战决胜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特刊
   第06版:决战决胜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7版:决战决胜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读图
   第11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12版:观察·兴安
兴安盟: “两袋米”“两头牛”引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