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连浩特市:

筑牢向北开放的“黄金桥头堡”

宜居宜业的口岸小城。
国际列车缓缓驶入二连浩特口岸。
口岸城市的异域风情。
二连浩特口岸铁路过货量逐年递增。
城市建设宽敞明亮。
  □张晓琴  巴依斯古楞

  1956年,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联运列车开始了漫漫长旅,从此,新中国版图的北部边境上向世界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二连浩特市口岸。中俄蒙经济走廊中,“一带一路”与草原之路在此交会对接,这座北国边陲的明珠城市,由此焕发出成长和振兴的熠熠华彩。

  从“伊林驿站”到“二连站”……时代的车轮让二连浩特市从大漠驿站蜕变成为国际枢纽。历史的车轮驶入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勾连大漠、连通大陆的二连浩特市,幸运成为国家开发开放棋盘上的重要落子,开始了华丽变奏。

  改革开放初期,“南有深圳、北有二连”的美誉,让二连浩特市在开发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因口岸而生,因口岸而兴。二连浩特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成为“一带一路”北线的一个重要口岸枢纽。如今,这座北国边陲的口岸城市,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从“万里茶道”到通商重镇

  二连浩特市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市隔界相望,一直是北方交通要道,久负“茶叶之路”和北方“丝绸之路”的盛名,是我国对蒙开放的最大公路、铁路口岸,也是实施向北开放战略的“黄金桥头堡”。

  2013年9月,第一列“蓉欧”班列从二连浩特市铁路口岸驶出,中欧班列“中通道”正式开行;2013年底,二连浩特市至蒙古国乌兰巴托市总长660公里的公路全线贯通; 2016年8月19日,由9辆集装箱车组成的中蒙俄国际道路货运试运行车队从天津港启程,途经北京、张家口,历经两天时间抵达二连浩特市,于次日通过二连浩特市公路口岸货运通道出境,前往俄罗斯乌兰乌德市。该趟货运的试开行,标志着由俄罗斯乌兰乌德始发,贯通中国南北,通达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货运物流渠道打开。

  琳琅满目的国货和洋货,打上二连浩特市的邮戳封印,穿梭于蒙古高原、俄罗斯腹地、欧洲大部。蒙古国转口贸易经天津港问津海洋,也必经二连之门。二连浩特市对蒙贸易占中蒙贸易总额十之六七,蒙古国市民把二连浩特市置顶成跨境消费的首选地。

  2018年9月20日,我国与蒙古国首个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在二连浩特市公路口岸正式启动。快速通关绿色通道的开通,意味着进出口企业将最大限度节省物流和时间成本。二连海关创新推出出库零滞留、40秒出口直放的举措,使农产品出关更加绿色便捷。随着中蒙贸易的快速发展,二连浩特口岸作为我国对蒙最大的陆路口岸,果蔬等农产品正在加快走向蒙俄市场。

  按下对外开放“快进键”

  二连浩特市占尽地缘之利,与蒙古国近在咫尺,与俄罗斯隔空呼应。二连浩特市—扎门乌德中蒙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两个先导性工程初见霓虹,中蒙经济合作区动工建设,互贸区封关运营;环宇、汇通如意、浩通等多处物流园区,温州、义乌等10余个大型专业市场,铁矿石、铜矿粉、木料、建材、粮油等160余种货物,“郑连欧”“渝连欧”“湘连欧”等多趟中欧班列从二连浩特口岸穿梭进出,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据二连浩特市商务部门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口货物量1471.8万吨,同比增长6.3%。截至今年11月8日,过境中欧班列突破2000列,同比增长66.53%;运送集装箱数量突破20万。

  近年来,二连浩特口岸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项目,提升通关效率,繁荣文化旅游等措施,内通外联构筑向北开放“桥头堡”,在对外开放方面下足功夫;不断丰富和完善中蒙口岸联席会议制度、中蒙海关联合查验机制,积极发挥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作用,巩固对蒙贸易,扩大对俄贸易,延伸对欧贸易;获得国家粮食口岸、蒙古国熟肉制品、饲草及俄罗斯粮食进口许可,推动企业稳定传统商品进口,扩大绒毛、粮油、纸浆等新增商品进口;积极拓展对欧贸易,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实现了国际贸易物流、进出口加工、边境特色文化旅游、清洁能源业的四维联动。

  随着时代的变迁,二连浩特市从年出入境人员3万左右、过货一两百万吨,达到目前的年出入境人员200多万、过货量上千万吨,锡二铁路公路、赛乌苏国际机场、公路口岸货运新通道、二广线二连至赛罕塔拉高速公路、二连至包头满都拉重载公路,编织成公、铁、空、海联运立体网络。

  让北疆明珠更璀璨

  借助国家向北开放的机遇,一个个政策落实,一个个项目建设,二连浩特市加快口岸升级的步伐,口岸面貌焕然一新。如今来到二连浩特市,街道整洁干净,路边绿树成荫,城市建设现代化布局,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本是一座建立在大漠草原上的城市。

  经过多年的开放式发展,二连浩特市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中蒙人文交往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二连浩特市先后与蒙古国乌兰巴托罕乌拉区、俄罗斯乌兰乌德市等21个地区缔结友好城市,与扎门乌德建立了口岸联席会议制度,在乌兰巴托设立了代表处,逐步形成了中蒙毗邻地区友好交往常态化工作机制。平均每年来二连浩特市访问的蒙古国政府和地区官方代表团近100批次、1000多人次。

  此外,二连浩特市出台了《外国籍学生奖学金实施办法(试行)》,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浩特市国际学院与蒙俄高校实现“2+2”联合办学,全市就读的蒙俄学生1200多人,而二连浩特市赴蒙俄的留学生也已达254名;积极创新对蒙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在二连浩特市医院设立了蒙古国患者接诊“绿色通道”,年均接诊蒙古国患者3000多人次;加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定期组织开展文化周(日)、国际那达慕、“茶叶之路”文化节等交流活动,促进中蒙俄多元文化相互交融,不断夯实对外交流的人文基础。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二连浩特市先后晋升准地级市、国家甲类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转身。如今,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自治区文明城市、自治区卫生城市等一项项殊荣纷至沓来。二连浩特市已由昔日的不足1000人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对蒙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城市,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更加殷实,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步入新时代,10万口岸儿女正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为打造中国北方绿色宜居口岸城市而努力奋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小康图景
   第06版:论道
   第07版:观察·兴安
   第08版:十三五来自锡林郭勒的汇报(三)
筑牢向北开放的“黄金桥头堡”
高质量发展路上的二连浩特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