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家子村脱贫的N种打开方式

  □本报记者  张慧玲

  “十几年前,我们一直用院子里的压水井打水生活。我们两口子都是残疾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压水很不方便,有时候打不上水还得求助别人。”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四家子村贫困户刘广合回忆起当年连连摇头。

  “过去,我们这儿农牧民的饮水设施停留在较低水平,长期使用手压井提取浅层地下水,由于地下水水位低,出水量小,供水能力严重不足,群众取水困难。再就是水质不好,饮水问题一直阻碍着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四家子村支书曲维明说。

  如何让村子脱离贫困、焕发生机?曲维明说:“近些年,自治区水利厅大力帮扶支持,用多种方式带领村民脱贫。”

  2011年,自治区水利厅开始定点帮扶四家子村,对该村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后,制定了逐步实施脱贫攻坚的计划和目标。

  当年,四家子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3户,贫困人口259人,主要是因病、因残和缺乏劳动力致贫。村里以种植玉米、养殖牲畜为主。近10年来,自治区水利厅制定实施了20个帮扶项目,投入资金1839万元,推动当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紧紧依托水利行业优势,先后在四家子村实施了抗旱水源井、节水增粮、河道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山洪沟治理等项目,共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000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72平方公里,治理村内山洪沟4公里,治理河道3.529公里,河段内村屯和耕地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并对塌岸严重的河段进行了岸坡护砌。同时,先后派出8批驻村帮扶队员,逐户走访贫困户,因户施策,确保脱贫目标落实。

  “现在水龙头一拧,在家里就能吃上好水,比压出的水甜多了。” 早就用上自来水的刘广合发自肺腑地说,“不仅仅吃水的方式改变了,村里种地的方式也改变了!”

  “现在,我们村水浇地面积从过去的840亩增加到6832亩,亩产玉米提高了五六百斤,人均收入也由2011年的3000多元提高到1万余元。”曲维明说。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基础设施建设好以后,自治区水利厅探索出精准扶贫的新模式——发挥驻村龙头企业成功的养殖经验和饲养技术,带动贫困户发展肉羊产业实现稳定增收。

  通过走访了解,结合四家子村的种植、养殖业结构,经济状况和地理条件,自治区水利厅与内蒙古三阳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采取养殖菜单、入股分红、劳务用工、土地托管和自荐菜单等5种模式,由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自我发展,为贫困户购买肉羊330只,年户均分红1800元,3年共有33户贫困户受益,加快了四家子村的脱贫步伐。

  “我家以前仅靠种粮和几只羊生活,年均收入仅6821元。如今,在驻村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年年有分红,我还在企业上班有工资,加上养羊,年人均收入已经超过1万元了,这在以前真是想也不敢想。” 四家子村大榆树沟的贫困户苏恒才说。

  为发展四家子村集体经济,自治区水利厅协调、整合相关资金以村委会名义投资到当地龙头企业,作为村集体入股股份,每年按10%的标准固定分红,一部分资金可在扶贫攻坚期结束后,继续帮扶困难群众,巩固脱贫成效;其余资金可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与此同时,自治区水利厅还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加强各类知识和技能培训,先后为四家子村举办各类培训班80场,累计培训人数达1 800人次。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每人提供1万元助学金。向村部捐赠图书20 000余册,电脑、复印机等办公设备10余台,提升了村部办公效率。

  昔日贫穷落后的四家子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四家子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8年全村脱贫出列,2019年年底高质量全面脱贫。”永安镇镇长齐军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评论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十三五来自锡林郭勒的汇报(三)
四家子村脱贫的N种打开方式
“咱村哪家养殖脱贫户最牛?”
贫困户变成了我的亲人和朋友
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
【集萃】
“互联网+”圆了我的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