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师者说]

一段自树与树人的旅程

  □莫伶

  2020年夏天,有两个关于青年人的短视频特别火,一个叫《后浪》,一个叫《入海》。两个短片中呈现的青年形象都饱满、生动而多元:他们敢失败、敢挑战、会迷茫、会拼闯、会跌跌撞撞,也会一往无前。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几年前自己刚踏上内蒙古这片土地的模样:虽然一直在心里默默给自己打气,说川妹子啥都不怕,但看着眼前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工作环境、陌生的面孔,时不时还是会被浓浓的乡愁和对未来的担忧笼罩。

  那时候能让我获得归属感的,就是站上那方三尺讲台工作了,这是我儿时就有的梦想。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我渐渐明白,育人不能仅凭一腔热血,青年学生需要的也不是单纯的知识转接。高校教师需要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因为青年学子要的是困惑的指引、心灵的陪伴、价值的领航,这些都离不开有温度、有深度、有体验感、有获得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开始重新升级自己对教师的理解:是自树也是树人,是自我不断进行理论提升与方法调整,去顺应变化着的时代。因此,我开始打算打破舒适圈,向开展思政工作的最高学位冲击,去跨专业报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

  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复习阶段那沓厚厚的草稿纸,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那些利用碎片时间备考的过程。因着心中那个要做好“育人工作”的理想,我甘之如饴。当我得知自己以第一名的总成绩被录取的消息时,我庆幸,我有了用更新的视角去见证、去陪伴青年学子们成长的机会。

  每天,我都会在多种身份中来回切换:我是穿梭在内蒙古大学南北校区的学生,也是在讲台上致力金课慷慨激昂的教师;我是提供生涯规划和心理辅导的咨询师,也是制造阅读量“10万+”的新媒体小编;我是各类学生文体活动的召集者,也是深夜卷不释手的问道人……这种在多重身份中全情投入、上下求索的感觉让我丰盈而踏实,促进了我在理论学习中的思考,也反哺了我在日常工作中的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幸运的收获了越来越多的青年朋友的远方。他们说,在青春这场马拉松中,多了一位领跑者。在这支教学相长的“奔跑团”中,跑出了全区优秀团员、团干部,十大杰出青年、三好学生;跑出了“立爱国志,践报国行”的中国路、中国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在2020年的全民战疫中,更跑出了100多名防疫志愿者……他们在祖国各地,践行着自己的青春责任,贡献着无穷的青春力量。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辅导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云上103
   第05版:论道
   第06版:校园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8版:影像力
致读者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提质升级”进行时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的 诞生日 究竟是哪一天?
一段自树与树人的旅程
“十四五”开局之年,教育工作都干点啥?
轮椅上的成长
[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