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赛光的大棚草莓飘香

  □本报记者  巴依斯古楞

  大年初二午后刚过,为了避免棚内温度流失,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格日勒敖都苏木赛乌素嘎查的种植户张赛光便开始将暖棚顶的棉帘调低。走进大棚,满满甜香扑鼻而来,一垄垄整齐的绿苗上缀着鲜红的草莓,犹如一颗颗深红油亮的玛瑙。

  “草莓品种很多,差不多有200多种,我前期试验过十几种,最终选择了这个最适合咱们当地种植的品种妙香7号。相对来说,它的产量、口感、包括抗病性目前为止是最好的。”张赛光介绍。

  别看如今种植效果显著,说得也头头是道,但张赛光并非经验老到的种植户,而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学习建筑专业的张赛光3年前不顾亲友反对,毅然辞去专业对口的工作,返乡种起了草莓,当起嘎查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然而,张赛光第一年搞种植却没挣到钱,踌躇满志返乡的新农民,不但没有成效,反而寸步难行。正在他一筹莫展之时,二连浩特市的各项帮扶政策给予了张赛光坚持下去的信心。

  他说,资金方面,市里为我提供了大学生创业无息贷款15万元,相关技术部门还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有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前来讲解指导,还有嘎查也在大棚选用、地址选择方面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

  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才能种出优质的农产品。在种植中,张赛光通过远程向技术员求教和自己摸索的方式,模拟生态种植法,采用蜜蜂生物传粉,有效提高了两个大棚草莓的产量。现如今,每棚每周期平均产量可达4000斤左右,共计收益达10万元。

  张赛光不仅把自己的草莓产业搞得红红火火,还积极发动周边5户农民,联合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分棚种植集中售卖,每天平均向二连浩特市供给新鲜果蔬150余斤。

  “2021年,我准备扩大生产规模,改变单一的采摘模式,实现量产,在此基础上,通过合作社成立自己的品牌,带领更多的种植户实现共同致富。”张赛光信心满满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北国风光
快来围观!你关心的大国重器怎么过年?
她们忙碌在ICU病房
张赛光的大棚草莓飘香
快乐滑冰 过大年
博物馆里过大年
“赶紧回去和家人团聚吧”
内蒙古:万名矿工就地过年 保障全国煤炭供应
培养根植草原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