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党中央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内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各族干部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只要是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就要多做,并且要做深做细做实;只要是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情坚决不做。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全区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方面,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文化基础。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内蒙古是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上担负着重大责任。要见微知著,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战略思维,有效防范民族工作领域的各种风险隐患,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代表委员共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春天约定 2022全国两会特刊
   第04版:春天约定 2022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春天约定 2022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7版:要闻
   第08版:春天约定 2022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9版:春天约定 2022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读图
休戚与共 荣辱与共 生死与共 命运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