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青山卫士”为露天煤矿“织新衣”

  □本报记者  孙柳  通讯员  魏晓宇

  前段时间,“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理论宣讲大赛决赛成功举办。一位位朝气蓬勃的北疆青年,一个个“热气腾腾”的青春故事感染了众多人。

  随着选手李佳磊的讲述,一群年轻的“青山卫士”让露天煤矿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故事,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李佳磊是内蒙古电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南露天煤矿工程项目管理部的一名安全监管班长,日夜在矿上巡视的他,是南露天煤矿“披绿”的忠实记录者。

  盛夏时节,走进霍林郭勒市内蒙古电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南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治理现场,只见碧草随风摇曳,波斯菊热烈绽放,景观优美宛若花园。这般美丽景象让人很难想象其修复前的面貌。

  上世纪70年代,带着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与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责任使命,南露天煤矿在近10万军民艰苦卓绝的付出下顺利建成,历经40多年,它成为了地区重要的电煤供给基地。然而,企业飞速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生活改善的同时,也带来了“靠山吃山”环境治理的难题——尘土飞扬、空气恶劣。

  南露天煤矿下定决心解决这个生态难题,一场北方高寒地区生态修复攻坚战拉开了序幕。这时,南露天煤矿生态环保部的一群青年职工,冲在了战役最前方,他们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祖国北疆“青山卫士”的使命。

  李苗苗是生态环保部的主任,翻开她的工作记录本,扉页上记录着这样一句话:“不为人生留下遗憾,不让自己虚度年华。”在这个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了不同阶段遇到的小问题和各式各样的手绘图。2018年,李苗苗初涉矿山生态治理工作,刚刚给小儿子过完1周岁生日的她,还没来得及适应工作和家庭两头兼顾的生活,就担当起绿色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重任。由于高寒地区矿山修复没有经验案例可借鉴,李苗苗及其团队基本是一边学习摸索一边推进工作。

  从排土场的覆土整形,到播散草籽、施肥浇灌,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团队的心,担心错过时令、也担心缺水缺肥,担心狂风肆虐,也担心气温下降得太快……生态修复每一步走得都很艰难。

  渐渐地,一草一木开始变化,草原兔、狐狸、沙半鸡等野生小动物多起来了,1.6万亩排土场披上绿装了,修复后的矿区生态和草原景观完全融合了。

  李佳磊、李苗苗只是部门的一个缩影,这群一心扑在生态环境治理上的年轻人,舍小家为大家,6年如一日为矿山“织新衣”。如今,在南露天煤矿的生态试验修复中心内,矿区土壤上长出了莲雾、香蕉等热带植物,这座蕴藏着无数宝藏的绿色矿山每年接待参观上万人次。

  今天,这群年轻人仍奋战在生态环境治理一线,不断巩固着生态修复的成果。这群“青山卫士”用漫山遍野的绿色,书写着一代人的芳华,贡献着青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