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从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丰收来自勤劳,来自奋斗。我区各级农牧业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制定实施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我区广大农牧民勤劳耕作在广袤的农村牧区,农牧业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祖国正北方,丰收正当时。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全区各地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在秋分前夕加紧收获一年辛勤的劳动成果。《内蒙古日报》今起开设专栏,集中报道我区秋收情况,展示沃野上的崭新变化,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李文明
初秋时节,金风飒飒,瓜果飘香。
9月7日,一场在北京举行的“天赋河套”巴彦淖尔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让国内外60多家媒体的焦点聚集在巴彦淖尔这片天赋宝地出产的优质农畜产品上,发布会现场签约的26个合作项目签约金额更是高达171.99亿元。巴彦淖尔的优质农畜产品自豪地亮出“天赋河套”的闪亮标识,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近年来,我区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大力支持农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肉羊、肉牛、马铃薯、玉米、向日葵、大米、杂粮杂豆等 “蒙字号”品牌,形成了通辽黄玉米、科尔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等区域公共品牌。“蒙字号”农畜产品品牌舰队联合出击大市场,自信地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
“我区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是做强做优农牧业产业的必然选择。”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云挨厚介绍说。今年8月,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和内蒙古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心联合举办的“2018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评价”评审结果公布,通辽黄玉米、科尔沁牛等多个区域公用品牌和梅花、圣牧等优秀(企业)品牌价值均超百亿元。其中,通辽黄玉米和科尔沁牛两个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价值分别达到287.5亿元和203.11亿元。
云挨厚表示,2018年,自治区农牧业厅围绕“质量兴农兴牧、绿色兴农兴牧、品牌强农强牧”,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大力支持品牌建设,力争到2020年打造20多个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内蒙古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
今年我区发布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并编制《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品牌宣传推介、‘三品一标’建设、优势畜产品产地追溯、特优区建设、农畜产品加工业提升、绿色农畜产品输出”等6大举措,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区将品牌打造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以及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紧密结合,聚焦品牌宣传推介、“三品一标”建设、优势畜产品产地追溯、特优区建设、农畜产品加工业提升、绿色农畜产品输出,重点打造提升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肉羊、科尔沁肉牛、乌兰察布马铃薯、河套小麦、内蒙古杂粮、河套葵花籽等区域公用品牌,每个盟市提升1到2个地方区域公用品牌,逐步构建全区上下合力推进农牧业品牌提升的工作体系。
与此同时,全区各地将以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基层监管能力为核心,带动我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到2020年,力争全区创建20个国家安全县,50个自治区安全县;安全县“三品一标”产品占当地食用农畜产品生产总量或面积的比重达50%;安全县生产的重点农畜产品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安全县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5000人;国家和自治区安全县生产的主要农畜产品总体合格率分别稳定在98%和97%以上。
“当前,我区农牧业存在品牌小而杂、多而不亮的问题。在打造这些区域公用品牌的基础上,我们还将继续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加快我区农牧业提质增效,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让我们内蒙古的优质农畜产品真正能够优质优价,让更多的农牧户受益。”自治区农牧业厅产业化处处长候雁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