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春燕:勇攀科研高峰

  □本报记者   陈春艳

  35岁的理学博士王春燕,是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

  2011年,王春燕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毕业后,又到美国马里兰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和莱斯大学生物工程系,进行了5年的博士后研究。2017年,她怀揣报效家乡和献身内蒙古科教事业的理想,通过“骏马计划”加入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任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聘研究员、内蒙古大学蒙药与化学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是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人才。

  自读博士开始,王春燕就一直奋战在科研一线,接受系统的科研培训和先进的科研理念,在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生物纳米材料等领域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她以满腔热情创建实验室,组建科研团队,开展核酸纳米组装、核酸热力学、结构设计和癌症检测等方面的研究。王春燕创造性地将宏观机械运动与纳米技术结合起来,构建了纳米尺度的DNA器件的伸缩运动,且克服了宏观体系发生永久形变的缺点。她还通过运用核酸结构和构象变化的特点,实现了纳米尺度药物的输送与释放,改进了纳米尺度的行走机器体系,催化剂序列的使用更是让纳米尺度的器件运动效率提高了2个数量级以上。这些科研成果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博士后研究期间,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她提出了用化学平衡来计算DNA模块热力学参数的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误差大和需要引入多个假设的缺陷,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她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先后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6篇,其中多篇论文以第一作者发表于各类国际知名期刊。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王春燕爱岗敬业、不畏艰难,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勇攀科研高峰。她深知,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只有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她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始终追踪着前沿科技动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王春燕把教书育人、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研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在读博士期间,她就开始协助导师辅导研究生搞实验设计,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春燕牢记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义务,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出彩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观察·兴安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收藏
亮个“一清二白” 督出“山清水秀”
阿尔山论坛举行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第十届黄河明珠·中国乌海书法艺术节开幕
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
全国12317 扶贫监督举报 工作培训在 呼和浩特开班
体验民族特色一站式购物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
王春燕:勇攀科研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