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和宏伟实践。9月16日,阿尔山论坛在兴安盟阿尔山市开幕,与会专家学者以及相关行业代表围绕“全球文明对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发表见解、展开讨论,分享他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表明了国内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认可和积极参与。
论坛期间,举办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体会议、内蒙古图书馆馆藏珍品及图书展、阿尔山漫步、内蒙古味道品鉴等活动,精彩展现阿尔山形象和“内蒙古品牌”魅力。本届论坛还将举办三个平行论坛:全球文明对话与时政、经济、社会发展; 游牧文明与牧区现代化;“内蒙古”品牌建设的新路径(内蒙古味道、内蒙古能源、内蒙古影视)。
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是各国交流合作的起点与动力。阿尔山论坛作为一个非官方、非盈利、定期、定址、开放性的国际会议组织,以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以及各国间平等、互惠、合作与共赢为主旨,通过跨地区文化传播与交流,促进经济领域的合作共赢,让优秀的文化走出去、引进来。
秋天的阿尔山,像诗一样浪漫多情,像画一样美丽宁静。阿尔山论坛的举办,同时让“一年四季都很美”的阿尔山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借力借智借势推动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
——访兴安盟盟委书记张恩惠
□本报记者 胡日查
见习记者 高敏娜
在阿尔山论坛召开之际,记者专访了兴安盟盟委书记张恩惠。他表示,兴安盟正处于推动富民强盟、跨越追赶的关键时期,阿尔山论坛的召开对兴安盟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说,作为中俄蒙经济走廊上的重要节点,扩大开放、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是兴安盟一项紧迫的重大任务。设立阿尔山论坛,通过文化传播与交流,能够充分展现地区良好形象,有效提升地区知名度、美誉度,推动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张恩惠说,首届阿尔山论坛以“全球文明对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积极搭建加强全球文明对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交流平台,通过深层对话、深入研讨、广泛交流,深刻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研究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特别是将草原文化融入全球文化,互相借鉴、相互促进,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创建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作出积极贡献。
“我盟将全力支持办好阿尔山论坛,打造好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在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同时,进一步畅通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各界人士的沟通渠道,借力借智借势推动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 张恩惠表示。
以天下大同的情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
□见习记者 任镜宇
阿尔山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本届论坛主题“全球文明对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表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要有天下大同的情怀。
尹伟伦认为,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处、信仰如何和个人愿意如何,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当中。
他说,中国持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大同”情怀,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价值判断。同其他命运共同体共生共存的理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尹伟伦表示,“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的人类社会的新发展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9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推动了中非传统友谊向前快速发展。而本届阿尔山论坛的召开,相隔“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只有短短的十几天,体现了内蒙古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关注和身体力行。
弘扬草原文化 建设生态文明
——访中华全国环保联合会理事洛桑灵智多杰
□见习记者 高敏娜
“我们有理由认为,弘扬草原文化应当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与价值取向。”9月16日,在阿尔山论坛上,记者专访了中华全国环保联合会理事洛桑灵智多杰。
他说,生态文明要实现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向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转变;二是人类追求目标的转变——从追求无止境的物欲目标向追求可持续的康乐幸福目标转变。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和共生共存。
洛桑灵智多杰认为,在这方面,草原民族自古秉承“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坚持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与山水相依为命,才有了今天阿尔山的绿水青山。在这个意义上,游牧文明是一种生态文明,是一种生态智慧,不仅为保护弥足珍贵的草原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能够为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迪。
他表示,阿尔山现在成为国际性季节开放口岸和我国第四条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由于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地理位置优越,阿尔山发展绿色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阿尔山作为我国泛东北亚地区和中俄蒙合作关系中重要的交融处,综合其优越的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已具备展现我国北国风光、靓丽风景、倾力打造高端文化论坛的条件。阿尔山作为“阿尔山论坛”永久会址,在各个方面都会有大的发展和进步。
相互合作 分享经验
——访蒙古国科学院院士巴凯
□本报记者 胡日查
中蒙两国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双方友谊源远流长。在阿尔山论坛上,记者专访了参加会议的蒙古国科学院院士、蒙古国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巴凯。
巴凯说,希望通过这次论坛,向各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蒙古国畜牧养殖、生态旅游等方面。我们尊重不同文化,同时要共同努力、共创未来。以“全球文明对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阿尔山论坛,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保护人类宝贵资源、共同解决面临的难题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论坛重点讨论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食品安全、电力供应、气温变化和保护、改进游牧文化等问题,是值得赞赏的。
他表示,虽然我们在游牧文化文明中具有优势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但是在21世纪科学技术飞跃式发展时期,也面临着转变和进化的难题。蒙古国是世界上保持和传承游牧文化文明的少数国家之一,毗邻而居的蒙古国和中国只有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互相分享经验,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近几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在科学引导传统草原畜牧业发展、发展高新技术、转型升级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
巴凯希望,通过阿尔山论坛,中蒙两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们能够在充分分享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实施联合研究计划。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于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