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嘱托 守望相助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

  核心提示

  ●坚持和加强党的核心领导,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理论根源越扎越深、实践根基越打越牢

  ●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逐步缩小各民族发展差距,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向前发展

  ●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倪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强调要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高度重视,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

  深刻认识和把握内蒙古

  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内蒙古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各族人民心向党、心向党中央,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长期以来,内蒙古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自1983年以来,我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工作已经连续开展了34年,今年9月是自治区第35个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主题为“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截至目前,我区共召开9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1925个模范集体和2542名模范个人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188个模范集体和201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评出19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和208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带动创建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实践证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一方面,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边疆繁荣稳定,才能汇聚力量和智慧,才能让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守好“祖国的北大门”,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另一方面,内蒙古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开创地,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根基最为深厚。内蒙古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充分印证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正确,它不仅为自治区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巩固了民族关系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也为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最后,内蒙古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我们党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堪称统一多民族国家内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

  7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迅猛发展。而看当今世界,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多民族国家都面临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问题和任务。中东的动荡不安,许多西方国家“多元文化主义”宣布失败,美国族裔问题屡见不鲜,全球恐怖主义袭击不断激增,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浪潮不断侵袭,正是与这些国家的比较,才真正验证了我国的民族工作做得是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是解决世界民族问题的“中国方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所说,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加强党的核心领导,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从党领导内蒙古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来看,全区各族人民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开创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党的领导是全区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保障。所以,推进内蒙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政治原则。要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政治决定,认真落实好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教育引导全区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切实增强“五个认同”,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

  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理论根源越扎越深、实践根基越打越牢。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坚持统一与自治相结合。自治的前提是统一,统一的基础是自治。这不仅强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能破坏国家的政治统一,而且突出了在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的特殊问题。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团结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基于我国多民族的国情和民族分布特点以及我国“大一统”的历史渊源,选择在单一的国家结构形式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才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实现各族人民的真正平等,让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事务,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二是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区域因素是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载体,所有的民族自治地方都不是纯粹的、单一的某个民族的“聚居区”,或多或少都有汉族或者其他民族聚居。也就是说,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亦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区域,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二者的统筹结合、相辅相成,共同托起民族区域的自治。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制化。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相关规定落实好,要加强对规范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相关法规和制度的研究。”一方面,抓落实。我国的民族政策原则集中体现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诸项条款中,贯彻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事务法制化、依法保障民族团结、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稳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具有中国特色处理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上稳步前进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抓制定。要抓紧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细则,明确国家和政府工作部门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指导和管理的权责和任务,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在国家统一前提下行使其自治权利的限度,而且要抓紧制定出台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对于内蒙古而言,要对自治区自治条例的研究和起草多做研究,以此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升民族工作水平。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

  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同时也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从民族发展进步的角度谈实现民族团结。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逐步缩小各民族发展差距,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向前发展,才能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不竭的力量之源,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断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内蒙古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比如,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实施惠牧补贴政策,并积极争取国务院出台了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有力地促进了草原保护和牧民增收;坚持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民族教育一直处于全国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先进行列;高度重视蒙医药发展,建立了覆盖城乡的蒙医药服务体系;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民族文化,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草原民族文化不仅得到有效保护,而且在创新发展中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全世界;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这些政策措施,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内蒙古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鲜明的民族和地区特色,巩固了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和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

  推动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筑牢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物质基础,一方面,要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以百姓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正如总书记在强调民族地区发展时所说,要“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也就是说,要实现在发展中惠民生,在发展中不断增进团结。另一方面,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在解决少数民族群众脱贫问题上付诸更大努力。内蒙古地区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偏远地区、生态脆弱区等于一体,全区有不少的旗县仍然戴着贫困的帽子,有8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自治区成立以来,面临着沉重的贫困人口压力,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区范围内迅速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我区始终聚焦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按照“五个一批”要求,以民族自治旗、边境旗市、牧业旗县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旗市的贫困地区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以解决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发展瓶颈为导向,稳定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但我们仍然要清楚认识到,内蒙古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大部分贫困人口居住在偏远分散的牧区、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要通过健全扶贫体制机制、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抓好易地扶贫搬迁、落实社保兜底政策等多种途径,全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彻底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后,要认真贯彻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内蒙古19个边境旗市共有少数民族人口60多万。受历史、自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旗市经济基础薄弱、贫困问题突出、社会事业发展缓慢。边境兴则边疆兴,边境治则边疆治,边民富则边疆固。以富民、兴边、强国、睦邻为目标的国家兴边富民行动2000年在我区开展以来,截止到2016年,我区累计向边境旗市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4.4亿元,实施各类建设项目1500多个,有力促进了边境旗市发展,为边疆地区民族团结夯实了物质基础。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

  要建设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内蒙古一直保持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贺电中,对内蒙古各族人民赢得并始终如一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也给予高度评价。内蒙古民族团结的佳话源远流长,古有昭君出塞,近有草原托孤,还有党的好干部牛玉儒、额济纳旗让出最好牧场为航天,如此等等,在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到处传唱着民族团结的歌。平凡之中见伟大。在这条多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名字越来越多,这些干部群众的感人事迹,传递出民族团结的正能量,是“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思想最具体的诠释,是守望相助思想最生动的书写。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基本前提。一方面,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依托系列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公共教育与国民教育体系,多种形式的文化创作,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介,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更为多样的载体与途径。另一方面,要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要向各族人民反复讲。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推动各民族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最后,要在全社会、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和说明中国,是凝聚共识、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坚持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注重从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创新载体和方式,搞好网上和网下结合,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牢固精神纽带。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认同的基础,所以必须注重从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各民族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除此之外,总书记讲到,要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中的各种利益矛盾,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得更加牢固。无论是经济上的发展差距问题,还是民族间的经济权益矛盾,无论是少数流动人口带来的误会与纠纷,还是敌对势力挑拨民族关系来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都要格外重视。要妥善处理因民族矛盾引发的问题和事件,注意区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按照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要严格区分民族分裂分子和他所归属的民族的界限,不能因为反分裂而伤及有关民族的感情,坚决维护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情深意切,极具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让“模范自治区”这一崇高荣誉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民族理论教研部教师、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出彩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观察·兴安
   第09版:论道
   第10版: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收藏
牢记嘱托 守望相助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
中华民族是守望相助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