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高为范 艺无止境

——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风采掠影
丁玉龙(海日寒)
王占新
王红川
王静远
巴德玛
叶尔达
白金声
苏茹娅
李继春
张可扬
张永胜
张树天
郎荣彪
孟克吉日嘎拉
哈斯
哈斯达来
那布庆花
莎日娜
塔纳
朝格吉勒图
  【编者按】

  近年来,在自治区文艺蓬勃发展的实践中,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艺服务中,在推动草原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我区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德才兼备的优秀文艺工作者,他们勇担责任,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展现出了昂扬的精神风貌、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超的艺术水平,成为新时代自治区文艺工作者的楷模。继2001年、2004年两届自治区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活动累计授予50位文艺工作者“自治区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后,今年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工作启动,最终评选出20名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让我们来一睹他们的风采(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倡议书

  在自治区文艺界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文联联合召开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授予我们20名同志“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自治区党委和全区广大人民给予文艺工作者的崇高荣誉,表达了自治区党委和全区广大人民对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自治区文艺界大力弘扬“德艺双馨”,引导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勇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自治区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出席表彰大会的全体代表特向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倡议如下:

  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努力培育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凝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奋斗伟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切实肩负起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汲取草原文化养分,开掘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断创作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精神力量。

  二、努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传承乌兰牧骑红色文化基因,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人民群众,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热情讴歌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展现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鼓舞全区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广泛开展“文艺扶贫奔小康”“送欢乐、下基层”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和文艺惠民活动,使优秀文艺成果在基层群众中落地生根,更好满足全区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三、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积极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国家和自治区发展的洪流之中,把文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的运动之中,力戒浮躁、精益求精,善于继承、勇于创新,将创作当作自己的中心任务,将作品当作自己的立身之本,努力攀登文艺高峰,创作生产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优秀作品,为推动自治区文化强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四、切实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矢志追求崇德尚艺、德艺双馨的崇高精神,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积极作用。牢记德是安身立命之根,艺是成就事业之本,坚守崇高的艺术理想和道德追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传递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秉持高尚职业操守,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法律法规,养心修身、德艺双馨,坚决抵制违法失德行为和错误观念言论,努力成为新时代先进文化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让我们携起手来,进一步提高“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牢记自治区党委和全区广大人民的谆谆嘱托,不忘初心、坚守正道,争做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实现自治区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兴盛不懈奋斗!

  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全体代表

  2018年12月27日

  建起诗意盎然的理论“大厦”

  丁玉龙(海日寒),生于1973年。文学博士,内蒙古大学教授、博导,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生导师,内蒙古文学翻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

  已出版《新时期蒙古族诗歌中的现代流派》等6部专著,发表论文100多篇。2016年获得内蒙古大学校长励学奖青年教师奖。专著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论文《新世纪蒙古语诗歌——彷徨与求索》曾获第九届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

  在新时代守护传承传统艺术

  王占新,生于1970年。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二人台呱嘴特色。二人台呱嘴“王婆系列”在社会上产生深远影响。应中国曲艺家协会邀请,多次赴国外进行艺术交流演出,荣获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巴黎中国曲艺节“卢浮”特别奖、乌兰夫基金会民族文化艺术杰出贡献奖等,为弘扬传承发展二人台艺术作出积极贡献。

  用剪纸触摸人生

  王红川,生于1968年。现任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民族民间艺委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研究中心委员,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包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剪纸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交流,并多次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人口文化奖”等国家级奖项,以及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阿尔丁”奖等奖项。长期从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的抢救、挖掘、研究、保护以及教学和培训工作,推动了自治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用生命和灵魂歌唱的诗人

  王静远,笔名一石,生于1968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扎兰屯市文联原主席。

  在《诗刊》《人民文学》等多家刊物发表诗歌、散文等作品;已出版诗集《岁月的风声》《回到心灵的路有多远》,散文集《独轩居笔记》等九部作品。荣获第八届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2015年、2017年连续两届荣获中国·天津诗歌节诗歌奖;作品入选《2013年中国年度好诗三百首》《21世纪中国散文诗排行榜》及多种年选本。

  来自大草原的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巴德玛,1965年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乌审旗乌审召苏木。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因影片《诺日吉玛》荣获中国第30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1981年开始从事文艺工作,至今荣获多项国际、国家和自治区级奖项。从艺30多年来,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人民,参加文艺惠民演出1000余场次,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和自治区各个角落,并出访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为弘扬中华文化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给你不一样的草原天籁

  叶尔达,生于1965年。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民乐团团长,国家一级作曲、指挥,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2006年赴俄罗斯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音乐系深造理论作曲与指挥。2011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称号,2015年被中国教科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艺德标兵”称号,2017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出版个人作品集《叶尔达钢琴曲集》,大型民族管弦乐曲《丝路草原》等。

  笔下流淌出无限能量

  白金声,笔名特·图克钦夫,生于1965年。中国作协会员,现已出版七部长篇小说,十余部中篇小说,曾多次荣获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蒙古族文学孛尔只斤奖、花的原野奖等。

  曾出席全国青年作家创作大会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大会。长篇小说《阿思根将军》被国务院新闻办作为外宣礼品书赠予蒙古国驻华使馆,改编的电视连续剧《风起科尔沁》已完成待拍摄。长篇小说《在那难以到达的地方》被选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和自治区草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

  妙笔丹青绘就时代画卷

  苏茹娅,生于1967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5年15幅《蒙古族妇女》系列参加中国艺术博览会,世界妇女大会画展;1996年传略入编《世界当代艺术家大辞典》;作品《夏日》获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作品《蒙古族妇女》获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作品《金色年华》获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金奖;作品《草原思路》参加内蒙古重大历史题材项目并被内蒙古美术馆收藏。

  为京剧而生

  李继春,生于1971年。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京剧团副团长,内蒙古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出生梨园世家,祖父李万春,舅爷李少春,父亲李小春,都是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北派美猴王。

  自幼家传学戏练功,工文武老生。主要擅长大闹天宫、五百年后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家传剧目。长期致力于剧团的创作与演出工作,身体力行,坚持在牧区、农村、部队、院校、社区等基层一线演出,尤其近年来致力于大中专院校及各中学京剧知识的普及和演出,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京剧国粹作出了积极贡献。

  向世界讲述画里的内蒙古

  张可扬,生于1973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艺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油画学会副主席。

  作品曾入选全国中青年油画展、中国风景油画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美术优秀作品展等46项国家级美展,并获得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作品曾获“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油画展十佳作品”以及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等11项自治区级美展金奖、7项银奖等。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内蒙古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等机构。

  追求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张永胜,生于1965年。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演员,研究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获得者,自治区“产业创新人才团队”主要成员,自治区特殊引进人才,多次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三等功”勋章。带领教师团队研究开发了新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教学体系——“张永胜基本功训练法”。在创作展演方面,曾获全国首届“荷花杯”舞蹈比赛金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举办的全军舞蹈大赛金奖、韩国“首尔杯”亚洲舞蹈比赛编导金奖等。

  用理性完成艺术与审美的碰撞

  张树天,生于1968年。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

  先后出版学术专著、编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曾获第五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第八届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三等奖、青年奖。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内蒙古书协举办的各类展览,并被日本、韩国、美国等多家国内外机构收藏。

  在光与影的世界中定格感动

  郎荣彪,生于196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摄影家协会理事,包头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包钢(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综合部(工会)纪检干部。

  在第十九届全国艺术展览中,作品《陕北娃》荣获铜奖,填补了包头市摄影界在全国摄影比赛中获奖的空白。2000年摄影作品《鄂尔多斯烧缸人》荣获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览铜牌奖;2005年被内蒙古文化厅评选为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十佳”;2008年获郎静山国际摄影艺术创作奖“金牌”奖;2015年摄影作品《石雕》组照荣获第五届金鹤奖全国数码摄影大赛金奖。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乌兰牧骑队伍

  孟克吉日嘎拉,生于1979年。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国家二级演员、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学会理事。

  参加乌兰牧骑工作20多年来,始终活跃在基层一线,传承乌兰牧骑优良传统、服务基层农牧民,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欢乐。曾被评选为全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先进个人,荣获“乌兰牧骑突出贡献者”等光荣称号。担任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后,多次带领乌兰牧骑队员走出国门进行文化交流,把草原文化和乌兰牧骑精神传播到了国际舞台上。

  用心血讲述舞蹈的语言

  哈斯,生于1962年。现任内蒙古艺术剧院创作中心国家一级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乌兰牧骑协会理事。

  在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工作30多年间,演出场次达2500多场,足迹遍布全区各个角落,出访过美国、日本、尼泊尔、巴基斯坦、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多次参加国内各类艺术节,获得国家创作一等奖和表演一等奖以及30多个国家级奖项和自治区级奖项,创作优秀作品50余部。

  思考赋予戏剧更多灵魂

  哈斯达来,生于1974年。国家一级演奏员、鄂尔多斯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马头琴协会会员,现任乌审旗文化馆馆长。

  2012年蒙古剧(短剧)系列《草原不落的歌》荣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2015年自编小歌舞剧《黄羊的歌》参加全区小戏小品比赛获三等奖,蒙古剧《黑缎子坎肩》在首届辽吉黑蒙四省区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中荣获金奖。2017年该剧荣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戏剧奖。2017年自编小品《温馨的角落》参加首届内蒙古蒙古语戏剧节获优秀作品奖和个人编剧奖。

  透过蒙古剧展示民族传统艺术魅力

  那布庆花,生于1972年。国家一级演员、编导,现任鄂尔多斯民族歌舞剧院民族剧团副团长。

  1995年担任蒙古剧《银碗》女主角,该剧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2013年创作的剧本《致世人》荣获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2014年创作的《蒙古象棋传说》荣获蒙古国“葛根木扎”国际戏剧节最佳导演奖;2016年创作的音乐剧《和谐四瑞》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2017年创作的蒙古剧《阿拉腾鸿达嘎》荣获全区首届蒙古语戏剧节优秀导演奖。

  在文化研究中诗意行走

  莎日娜,生于1963年。现就职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杂志社总编,兼任内蒙古文学翻译家协会副主席。

  曾获自治区青年知识分子科技进步奖;多次获得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自治区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图书奖。“灵幻主义小说”是以莎日娜论文题目命名的内蒙古蒙古文文学流派,于2016年宣告诞生,她提出的“灵幻主义小说”学术观点入选2016年度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十大学术观点。

  带领蒙派杂技闯世界

  塔纳,生于1969年。现任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杂技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内蒙古自治区杂技家协会主席。被授予中国杂技家协会“德艺双馨”和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表演的杂技《四人踢碗》节目荣获全国杂技比赛铜狮奖;第十三届法国明日国际杂技节金奖;朝鲜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杂技比赛金奖第一名。编创的节目《五人踢碗》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魔术节目《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塔林·呼和德》参加2017年第十届上海国际魔术新人比赛分别获得金奖、铜奖。

  荧屏上的开拓者

  朝格吉勒图,生于1964年。著名电视导演,词作家,内蒙古十佳电视艺术家,乌兰夫民族文化艺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30多年来投身电视艺术事业,创作的电视作品多次荣获“星光奖”“骏马奖”“中国广播影视奖”“中国十佳纪录片奖”和“萨日纳奖”“索龙嘎奖”“五个一工程奖”。创办了《音乐部落》等一大批蒙汉语优秀电视栏目,牵头完成了蒙古语卫视频道24小时全天候播出任务、创办了蒙古语文化频道和少儿频道蒙古语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风采掠影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观察·鄂尔多斯
   第07版:出彩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化
   第11版:彩虹
   第12版:观察·阿拉善高新区
德高为范 艺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