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普通的牧民,却将种树当做自己的职业,扎根毛乌素沙漠腹地义务种树60年。他过着艰苦的生活,执拗地挥舞着铁锹年复一年,最终为2000亩沙地披上绿装。他就是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呼和陶勒盖嘎查牧民扎巴。3月30日,在3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现场,扎巴被评为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千方百计提高成活率
“到现在,我栽树也只用铁锹和手,从来不用机械化设备。”4月2日,扎巴一边挖树坑一边对记者说,60年来,他用坏了20多把铁锹。长期的劳作也让扎巴右手臂轻微变形,有时会使不上劲。但是,身体的不适并没有影响到扎巴,他还张开手指在眼前摇了摇,“我还能再种5年左右”。
1958年,扎巴跟随父辈响应防沙造林的号召,来到毛乌素沙漠种树。“坑要挖得好,苗栽进去立马竖起来,成活率很高。”他说。当时,栽一棵活一棵,扎巴总能获得大人们的表扬,为此高兴好多天。
1979年,正值壮年的扎巴没有选择外出打工,而是承包了2000亩沙地,并将全部心思用在这片土地上。在他看来,他只能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栽树,这一栽就是60年。
那时候,沙地种树成活率不高,新栽的树苗一场风沙吹来就被连根拔起。为了提高成活率,扎巴利用白天挖树坑,晚上栽树苗。“现在成习惯了,每天要是不去种树,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像有什么事情没做。”扎巴告诉记者。
坚守初心与树相伴
在扎巴眼里,每一棵精心种下的树就像一个孩子,看着小树茁壮成长,他心里头充满了快乐和幸福。可以说,扎巴的全部生活就是育苗、挖坑、种植、浇水,即使冬天也不闲着,要防火、护林。他当年种下的树木,如今长得郁郁葱葱。
前些年,扎巴的老伴儿和孩子到鄂托克前旗、城川镇居住了,而他舍不得这些树,依然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与树相伴……
“每天有这些树陪着我,我一点都不觉得孤单。”扎巴说,逢年过节,孩子们都想把他接过去或者回来陪他,他都拒绝了,“孩子们的心意我知道,但我不放心这片树林,他们回来的话要耽搁好几天,燃放的烟花爆竹极易引起火灾……”
虽然扎巴岁数大了,但是聊起与种树有关的话题,他顿时精气神十足。他说:“没有心思想别的东西,每天满脑子就是树。我爱种树,要是能活到100岁,就种到100岁。你不让我吃饭行呢,你要是不让我种树就不行。”
林地年制氧10万公斤
60载光阴,从青丝到华发,2000亩沙地披上了绿装,每棵树都见证着扎巴在自己“岗位”上的无悔付出。2000亩的林地里到底有多少棵树,扎巴自己也数不清,但是他知道树“值几个钱”。2017年7月,3名男子相中了扎巴林地里的一片树木,说这棵树300元,那棵400元,盘算着伐了运走。望着参天大树,扎巴频频摇手,“我承包的是公家土地,公家不让卖,我就不卖。”
中国林业大学专家曾受鄂托克前旗林业局的委托,对扎巴这片林地作出评估,2000亩林地约10万棵树,折合资产1000万元以上。林地年制氧气10万公斤,可提供一个成年人348天的供氧量。
而这位“千万富翁”却常年不修边幅。走进扎巴的家,一个20多平方米昏暗的房间里,啤酒瓶上的蜡烛是唯一光源;所有家具都是木制的,连床都是木板铺成的,床上没有完整的铺盖。扎巴饿了吃方便面,一锅挂面还要分几回吃……外人来此拜访无不瞠目结舌,可是这位蒙古族老汉淡然一笑,也不做解释。
早在1992年,扎巴就被林业部授予“三北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建设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表彰他为国家防沙造林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望着这片林海,扎巴说:“这个树是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