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彦淖尔市有家公益理发店

  常国军、沈秀莲(中)和客人聊天
  文·摄影/本报记者 白忠义

  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没有固定收入,生活俭朴,却开着一家公益理发店,3年来义务理发1万多人次。有人说他们是傻子,但是更多的人提起他们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6月8日一大早,家住泰和园的常国军和妻子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位于曙光西街的理发店,打扫卫生,摆放工具。

  60多岁的金熙龙是当天第一个客人。“这附近虽然有理发店,但主要是烫头、染发,一般不愿意给人理发,嫌挣钱少。老年人找个理发的地方很困难,后来听人说有个公益理发店,不收钱还服务态度好,我就找到这里来了。他们给周围的老年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真是特别感谢小常两口子。”金熙龙对记者说。

  比起其他理发店,常国军夫妇的理发店显得很简陋,不过,说起理发,两口子可一点儿也不含糊。由于理发店开在泰和园小区楼下,来理发的客人有不少都是小区里的熟人。

  常国军夫妇没有固定收入,平时全靠干一些木匠活儿维持生活。常国军的大儿子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小儿子还在上小学,全家人住在泰和园一套60多平方米的廉租房里,家里没有几件值钱的家当。不富裕的两口子为什么要开一家公益理发店?这要从他们的大儿子常宏伟说起。今年26岁的常宏伟在北京一家理发店当店长,每年过年回来都要去当地福利院看看孩子,去敬老院为老人们免费理发。3年前,常宏伟和父母商量,准备在临河开个理发店,让常国军夫妇专门为老人和环卫工人免费理发,一直想做公益事业的常国军夫妇当即就同意了。

  常国军是赤峰人,他1岁多时父亲病逝,3岁时母亲离家出走。12岁那年,和他相依为命的爷爷也病逝了,常国军没了依靠。左邻右舍可怜他,这家给他送碗饭,那家帮他种种地。特别是当地政府得知他的情况后,给他发生活补贴、送粮食、交学费。23岁时,他在堂叔堂婶的帮助下还成了家。2005年,常国军搬到了临河。3年前,在政府的帮扶下,他买了一套廉租房。

  常国军说,从小到大,不少好心人帮助过他,他也很想回报社会。常宏伟手把手教了常国军夫妇3个月理发,又花了1.2万元租下了一间临街门店,公益理发店就这样开张了。

  常国军的妻子沈秀莲说:“要饭的,我们给理;打工的,只要不嫌我们手艺差,我们也给理。”

  遇到附近年纪大不方便到店里理发的,常国军还主动上门理发。家住泰和园的80多岁的郭兰英因病生活无法自理,行动不方便。刚搬到这里时,因为附近没有理发店,每次理发,郭兰英觉得很麻烦。自从常国军夫妇开了公益理发店后,她再也不用为理发发愁了。

  “常师傅的手艺好,为人又和善,对我们环卫工人特别关爱,不仅为我们义务理发,天冷了还经常让我们来他这里取暖。”常来这理发的环卫工人石凤亭说。

  不光免费理发,在泰和园小区里,常国军两口子更是出了名的热心肠。泰和园小区一共有670多户住户,其中70%是老年人。平时,老人们有啥需要帮忙的,只要提出来,常国军夫妇都会尽量帮助。

  常国军夫妇的爱心感动了这些老人。 时间久了,小区里的老人也不把他们当外人,都爱聚在他们的店里唠嗑。谁家带回绿色蔬菜,或是做了好吃的,总想着给他们拿一些。

  既要给人公益理发,还要经常帮助小区的老人,常国军的木匠活儿会不会受到影响?常国军回答说:“肯定是有影响,但是钱买不到爱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法治
   第04版:新报热线
   第05版:内蒙古·人物
   第06版:特别策划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声音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广告
   第11版:世界·综合
   第12版:娱乐汇
   第13版:都市心情
   第14版:健康
   第15版:激情世界杯
   第16版:激情世界杯
世界献血者日:讲讲“熊猫侠”的故事
巴彦淖尔市有家公益理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