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残疾夫妇王永国刘小桃需要一份工作

  砧板就是餐桌
  文·摄影/本报记者  查  娜

  残疾夫妇王永国和刘小桃在呼和浩特市漂泊了18年,如今他们面临着燃眉之急——暂时安身的一处仓库及一份干了10年的工作不保。生活,对他们来说,一如18年前的茫然。如今,年近半百的两人,再次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急需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

  求助朋友圈

  决定采访刘小桃和王永国,是因为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条求助信息:“万能的朋友圈,现有一对残疾夫妇,年龄48岁,需要一份管住的工作,工作地点在呼和浩特。他们原来是给一家鞋城下夜、打扫卫生的,由于鞋城撤离,失去了工作。夫妇俩身残志坚,品行端正,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工作认真。希望朋友们帮忙转发,有合适的工作推荐给他们。”

  记者按求助信息所留的电话号码拨了过去,接电话的是在鞋城租地下仓库的郝女士。郝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认识王永国和刘小桃好几年了,这对残疾夫妇热情善良,工作兢兢业业,很有责任心。因为鞋城要租出去了,他们在7月15日被结算了最后的工资,彻底失业了。可是,仓库的东西还没有搬完,所以这几天他们仍义务给鞋城看门,帮着做一些打扫工作。因为郝女士忙着收拾仓库,中午没时间出去吃饭,刘小桃每天中午都做了饭带给她吃。

  看到王永国和刘小桃的困难,郝女士决定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求助。

  住在仓库里

  7月24日,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记者和刘小桃在约定的回民区一家鞋城门口相见。远远的,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向记者走来,48岁的刘小桃身高不足1.4米,佝偻着背,两只胳膊细得像木棍一样。一身黑色的衣服,更显弱不禁风。

  这家鞋城就是王永国和刘小桃工作了10年的地方,而他们的住所,就在这家鞋城后面的一处仓库里。刘小桃领着记者来到她家。从一扇铁门走进鞋城的后院,一间朝北开的黑洞洞的屋子就是了。进门是一条狭窄的堆满杂物的走廊,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则是他们住的屋子。

  王永国正在家里等着记者。他比妻子略高一些,同样的瘦小,背部有个隆起的包,脊柱弯曲。王永国说,他们夫妇的体重加起来还不足60公斤。但在他们身上,有着自然的亲和力,并未表现出记者预想的焦灼和抱怨。

  因为下着雨,门窗又是朝北,屋子里又阴又冷。环顾四周,墙角有一个搭建的床铺,门口有一个小铁炉子和一张书桌,屋子里差不多挤满了,唯一的电器是一台电视机。王永国告诉记者,这是鞋城经理家淘汰不用的旧电视机,送给他们了,这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多年来,鞋城的经理和商户们一直很照顾他们的生活。

  餐桌上,十几个茶叶蛋是门口卖东西的小贩送的,中午要吃的尖椒和洋葱是超市售货员送的。刘小桃说,超市卖的菜,若是有点烂了或者品相不好了,售货员都会送给他们,所以买菜基本不用花钱。而他们的衣服和鞋,多数是鞋城的商户送的。

  缺乏归属感

  王永国和刘小桃在这处仓库住了整整10年,虽然居住条件并不好,但夫妇俩觉得,有这么一处落脚的地方心里就很踏实。王永国和刘小桃的工作,是每天七点半到鞋城开门,等待商户们来开张;晚上七点等商户们都走了,两人再打扫卫生。偌大的鞋城,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才能打扫完。晚上,王永国则在鞋城里下夜。10年来,夫妇俩一丝不苟、准时准点,从来没出过一点差错。刚来时,两人的工资是每个月700元,最近才涨成1800元。虽然收入不高,但他们觉得能有个稳定的生活就很满足了。

  王永国和刘小桃的生活缺乏归属感,家乡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乌兰苏木已经阔别多年,如今除了刘小桃年迈的父母,再也没什么相熟的人。漂泊了18年的城市,始终未曾彻底地融入。前些年,冬天家里实在太冷,煤不够烧,刘小桃曾怯生生地找到所在地的居委会,问给贫困居民家的煤能不能也给他们发一些。工作人员告诉她,因为他们的户口不在辖区,所以不能给他们。从此,刘小桃再也没有找过居委会,她觉得自己始终不是这里的人。

  不能从事体力劳动

  王永国和刘小桃的人生,似乎总是差那么一点运气。跌跌撞撞走过的人生道路,一次次地错失应得的给予,一路向下。王永国上学时,因为住校着凉落下病根,在二十几岁时因脊柱结核,卧床3年,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

  待到病情稍微缓解,能自由行动时,王永国的脊柱早已弯曲,成了驼背。因为上过高中,1982年,王永国成了村里小学的民办教师,教书教了15年。刘小桃则从出生时就一直身体不好,3岁时患佝偻结核,成年后体重还不到25公斤。与王永国成家后,两人一直生活拮据。因为两人都是四级肢体残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所以家里的地一直包给别人种,收入微乎其微。

  由于在村里的收入无法维持生活,2000年,王永国和刘小桃决定背井离乡,到呼和浩特市讨生活。他们觉得,首府城市,总有他们一口饭吃。然而,城市生活对一对残疾夫妇来说并不容易。刚来时,他们在玉泉区西菜园附近租了一处南房安下身来。王永国从干货市场批发了炒瓜子和大豆,推着三轮车沿街叫卖,每天二三十元的收入仅够一家人糊口。离开家乡后,王永国和刘小桃的地也没有了。

  干活认真负责

  2008年,王永国听说位于回民区的一家鞋城要找一个下夜和打扫卫生的人,还能提供住处。于是,他和妻子就来到这里工作。因为认真负责又本分热情,王永国夫妇很快在这里站住了脚,一干就是10年。本以为这会是一份能够养老的工作,没想到两个月前,鞋城所在的商业楼整体出租了,鞋城的工作没了,连住的仓库也没法再继续住了。

  如今,王永国和刘小桃最着急的事情,是找一份能够为他们提供住处的工作。

  鞋城的商户们自发地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求助信息,为王永国夫妇寻找工作。如果您能为他们提供帮助,请拨打王永国的电话:15184771213。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市井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声音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世界·综合
   第12版:娱乐汇
   第13版:老照片
   第14版:健康
   第15版:发现
   第16版:劲爆体坛/广告
残疾夫妇王永国刘小桃需要一份工作
为摔伤大爷包扎 两女子成最美陌生人
包头一产妇三轮车上产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