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那些大学录取通知书背后的故事

  郝艺朵朵展示录取通知书
  黄雅萍展示录取通知书
  文·摄影/本报记者  王树天  张巧珍  段丽萍  马丽侠 实习生  李  娜  斯琴高娃 

  又到了晒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随着7月31日我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全部结束,今年区内外高校在我区共录取新生183564人,10多万份大学录取通知书从全国各地寄到考生家中。有人收到清华大学酷炫的3D录取通知书,有人收到南京大学带着金榜题名文化气息的录取通知书,有人收到长安大学散发东方韵味的录取通知书,每一份录取通知书的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一份努力,一段走心的回忆……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曾经收到或近期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读者,听他们讲述录取通知书背后的故事。

  张永录: 录取通知书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

  1977年11月,张永录穿着军装走进考场,与全国570万考生一起参加了刚刚恢复的高考。当时,张永录还是二连浩特边防部队的一名战士,6年的军营生活,淬炼了他坚毅的品格。1972年,初中还未毕业的张永录就到了二连浩特边防部队服役,成为一名战士。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唤醒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学梦。

  1978年3月,张永录接到了呼和浩特师专的录取通知书,对此,张永录坦言,有点意外。“我印象最深的是语文作文题目,一共有两个:一个是《谈实事求是》,一个是《在红旗下》。看到这样的命题作文,我脑子里闪过的是三面旗帜:在少先队旗下,唱着雷锋的歌长大;在军旗下,接过连长授予的钢枪,在风雪边疆站岗放哨。后来,我被批准入党。在白雪皑皑的哨所,我和其他战士一起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也许正是因为这篇很符合我成长轨迹的命题作文,加上政治、历史和地理的成绩,我在数学得零分的情况下,被呼和浩特师专录取,跨进了大学校门。”张永录告诉记者。

  回忆当年的校园生活,张永录笑着说:“当时,同学们都十分清楚这次上学不易,非常珍惜时光。各班出勤率很高,课余时间,不少同学在教室、阅览室里埋头苦读、摘抄资料。清晨,校园林荫、操场可见许多同学在大声朗读英语、背诵古文名篇;晚上,教室、阅览室灯火通明。学校举办的各种专题讲座,也是座无虚席,为了买到久违的中外名著,不少同学周日早早地就到新华书店排队。”

  当年,张永录在学校真正的学习时间只有一年半,1979年9月开学不久,就安排实习了。毕业后,张永录参加了工作,当过教师、做过公务员,如今已经退休。

  “当年的那份录取通知书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早于同期本科生就业,顺应了国家对人才渴求的大势,加上自身的条件和努力,许多英才就此起飞。可以说,录取通知书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张永录感慨地告诉记者。

  孙雨潇:

  连续4次收到内财大录取通知书

  41岁的孙雨潇目前在中国中车集团工作,他是土生土长的草原汉子,高中时就读于乌兰浩特第一中学。高考于他,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我是1996年高中毕业,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填写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法语系,因为我对语言比较感兴趣。但是很遗憾,没有收到北外的录取通知书,却收到了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财经大学前身)的录取通知书。”不服输的孙雨潇决定复读,第二年又填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系,没想到盼来的仍然是内蒙古财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越挫越勇的孙雨潇又继续复读了一年,却再次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失之交臂,具有戏剧性的是,他又收到了内蒙古财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那时候心比天高,根本不屑于内蒙古财经学院,便一直没去。第四年高考,当再次收到内蒙古财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我认命了!我可能和内蒙古财经学院有缘吧,连续四次都是内蒙古财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于是就去读了财经学院的旅游系。等到我上大学时,我们很多高中同学已经大学毕业了!”孙雨潇自嘲,他是当时班级里年龄最大的一个学生。

  郝艺朵朵:继续成长遇上更好的自己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真的忘不了,一路的艰辛历历在目,感谢这一年,让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7月31日, 郝艺朵朵难掩激动的心情,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郝艺朵朵告诉记者,她是一名艺考生,高考这一年的经历让人难忘:8个月的专业课训练,3个月的文化课突击,有苦有泪。“经历过那段成长的岁月,我终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我以534分的成绩被厦门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录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厦门大学对于郝艺朵朵有着特别的意义,她从小就立志要考到厦门大学。

  郝艺朵朵是自信而执着的90后女孩,为了实现梦想,她一直在努力,当她手捧着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她明白自己的努力没白费。回想起3年的高中生活,她说很感谢一路陪她走来的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是他们帮助她成长:“大家都说厦门大学不好考,我却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虽然不是学霸,但我也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和经验,我也从来没有很大的学习压力,平时的学习生活比较放松,该学则学,该玩则玩,注重劳逸结合。”

  郝艺朵朵说,在学习方面爸爸和妈妈也只是要求自己尽力就好。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更让她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郝艺朵朵的爸爸郝连峰告诉记者,因为自己是学艺术的,就为女儿取名郝艺朵朵。他从小到大一直教育女儿,不求学习多好,才艺多好,但是一定要成为一个诚实、善良、正直、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女儿果然不负期望,成长得很优秀。说起女儿,郝连峰满脸自豪。

  “我听说厦门大学特别美,爷爷也曾经说我很适合到那里读书。我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大学是我实现梦想的起点,是我确立人生观的地方,是我最青春最自由的时光……”郝艺朵朵说,大学就是下一个路口,希望在下一个路口继续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进入厦大以后,她还希望能够参加一些社团,运用自己英语好的优势参加一些志愿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黄雅萍:利用假期了解社会

  打开红色的邮政信件,取出红色的录取通知书,上面写着“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字样,黄雅萍小心翼翼地拿出她的录取通知书,给记者展示并告诉记者:“这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块敲门砖,也是一项必备的技能。”2000年出生的黄雅萍对大学录取通知书有着自己的见解。在她看来,上大学是生存技能的学习,是以后走上社会必须要经历的一件事情。

  “我本以为高考结束,我会看电视、睡懒觉、和同学相约去疯玩,但没想到这样的生活还不到一周,我就厌烦了。当时唯一的感觉就是很茫然,心里很空虚,为了让自己能充实起来,我就跑到市区来了。”黄雅萍来自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以务农和打工为生。她有着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扎着马尾辫,她很爱笑,给人感觉很阳光。她告诉记者,她高考一结束,就跑到首府市区,自己找了一份兼职的工作,在一家舞蹈会馆做前台,她想利用这个假期先了解一下社会。

  “高中时候父母没有给我压力,但是我知道,要想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就得有一项技能,所以报考大学专业时,我选择了口腔医学。”黄雅萍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并向往着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腔科医生。在首府打工的这一个月她收获颇丰,她告诉记者,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但只要付出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内蒙古·故事
   第05版:内蒙古·关注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声音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世界·综合
   第12版:娱乐汇
   第13版:草原往事
   第14版:健康
   第15版:都市心情
   第16版:劲爆体坛
那些大学录取通知书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