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生购置装备就是攀比?偏见!

  文/朱昌俊

  为了迎接新阶段的校园生活,大学新生们做了许多开学准备。部分新生昂贵的装备引起关注:一项调查显示,85.6%的受访大一新生坦言周围新生中攀比装备的现象多,衣服鞋帽、电子设备方面表现得最严重。

  大学新生入校带了什么东西,他们偏爱什么、花费多少,这已成了开学季不少媒体报道的必选动作,这次媒体调查大学新生里的攀比现象,也算是此一传统议题的延伸。

  应该看到,新学期,特别是对于初入大学的新生而言,购置一些新的生活用品、服装、电子产品等等,并非都是为了攀比。像电脑,就已从过去的娱乐工具,变成现在的学习必需品。诚如有辅导员指出的,“一是经历过高考,很多家长会选择在物质上奖励孩子。二是在大学会接触更多的人,学生们想用随身的各类‘装备’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这两点在一个消费社会,其实有着很大的合理性,完全没必要“忧心忡忡”。

  事实上,适度的虚荣心未必有错,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真正需要警惕和防范的,是不顾实际家庭条件的一味拼大牌、拼高价的畸形消费行为。像此前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高消费和过度的虚荣心,而陷入“套路贷”的圈套,这就需要引起重视。如果在家庭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新生购置数码用品等,不应该受到社会的苛刻审视。

  评判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不能完全与社会的大环境割裂开来。早就有调查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到今天,大学新生们的行囊悄然发生变化,从手表、收音机,到如今手机、电脑、照相机,普通家庭的入学开销也从20多年前的几十元,发展到今天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上涨了至少百倍。不可否认,这里面当然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过度消费的情形,但整体而言,这一变化仍是社会进步下的必然。如果评判这类现象时,无视社会进步的一面,仍拿着过去的“老皇历”动辄给大学生贴上“攀比”的标签,既是一种不公平,也可能增加社会的偏见。

  真正去了解这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比仅仅通过浮光掠影的消费调查就给他们轻易作出“攀比”的定性,要重要与有价值得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内蒙古·摄影
   第05版:特别关注/专题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声音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广告
   第11版:世界·综合/广告
   第12版:娱乐汇/广告
   第13版:老照片
   第14版:健康
   第15版:特别报道
   第16版:劲爆体坛
台风面前自媒体切勿“疯癫”
挂号APP
新生购置装备就是攀比?偏见!
对拦婚车讨喜钱说“不”
“救命神器”不该成为摆设